回到宮里后,朱由校又拿起那本記著諸多名臣名將的小冊子。
在上邊鄭重其事的寫下了周遇吉,黃得功,孫應元等幾人的名字。
看到這幾個人的名字,朱由校笑了。
其實在校場的時候,朱由校聽到那個士卒自報家門,自己叫周遇吉時,便已經有了怎樣改造京營的想法。
所以才會邀請張維賢等勛貴們參加自己大擺的宴席。
在原史中,崇禎剛一上臺便讓李邦華整頓京營。
李邦華果然不負重托,占役,虛冒,賣閑,等京師諸多痹端,在他的整頓下幾乎杜絕,偷奸耍滑者被治罪,老弱病殘者被淘汰,京營的面貌頓時煥然一新。
可是,整頓的力度過大,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勛貴們。
結果可想而知,借著在正德門和建奴會戰的原由,李邦華被言官們群起而攻之,最終被罷免。
京營很快又恢復了往日死氣沉沉,懶散的樣子。
后來,崇禎又拋開文官,派遣太監提督京營,但是太監也不傻,知道這是一個得罪人的活差事,不敢有大動作。
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崇禎七年的時候,又讓太監曹化淳整頓京營。
曹化淳吸取了李邦華的教訓,沒有全面整頓京營,而是將原來的四衛營訓練整改為勇衛營。
從京營中大肆網絡忠勇敢戰之士,周遇吉,黃得功,孫應元等等這些顯赫一時的名將們,便是在這個時候加入的勇衛勇,從而展露頭角,在史書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沒錯,這就是朱由校的計劃。
沒道理在崇禎時候都能組建起來的勇衛勇,在自己手里就搞不起來。
更何況,按照正常發展,崇禎時期的京營,應該比現在的京營還要爛。
現在的京營雖然整體很爛,但是精挑細選之下,忠勇敢戰之士還是有的。
這不,張維賢自作聰明已經替朱由校選好了不是。
這也是朱由校今日在校場上看到那些正在訓練的士兵忍不住頻頻點頭的原因。
張維賢雖然是為了掩飾其管理之下京營的糜爛現狀,但是歪打正著之下,正好選出了京營中那些真正忠勇敢戰之士。
不管數量多少,起碼自己手里得先有一支自己能夠直接掌控的武裝力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想到軍隊,朱由校就想起了燧發槍,不知畢懋康這個武器專家這么長時間了,有沒有研制出來。
朱由校信步踱到桌前,從厚厚的奏疏里邊隨意的翻找著。
按說燧發槍研制出來之后,畢懋康會按照約定第一時間來稟報此事,不知有沒有他上的奏疏。
屬于畢懋康的奏疏沒有找到,許多官員請求隱退歸家的奏疏卻是不少。
朱由校有些得意的笑了,看來名聲這個東西很真是文人士子們的軟肋。
不出意外,那些尸位素餐之輩盡皆上了辭呈。
想想也是,一方面是朱由校派人大力度的調查,另一方面是登報毀其名聲,正常人誰都扛不住這樣的壓力。
當然,朱由校也不是刻意去針對東林黨,其他黨派的官員也有。
任何黨派一家獨大都沒有什么好處,更何況齊,浙,楚還是三個黨派,如果沒有了東林黨威脅的話,不用想也知道,他們自己馬上便會分裂,為了搶奪勝利的果實,再次陷入內斗中。
朱由校隨意的翻看著。
吏部尚書周嘉謨上了辭呈。
戶部尚書李汝華上了辭呈。
兵部尚書黃嘉善上了辭呈。
吏部文選司員外郎周順昌上了辭呈。
吏部文選司和兵部武選司是朱由校想要拿在手里的,所以看到周順昌上了辭呈后,還是比較高興。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隨便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