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朝堂上爭吵不休,劉太妃舉棋不定的時候,殿中忽然有一人捧著圣旨大步走了進來。
“眾臣聽旨!”
這一聲大喝,直接將已經失控的場面的震住了。
聽旨?聽什么旨?聽誰的旨?
所有人齊齊看向來人,待看清其面目后,不由全都發出了驚疑的聲音。
這不是跟隨陛下一同去往山海關的孫傳庭嗎?他什么時候回的京?
難道陛下也?
眾人齊齊向殿外望去,卻見空無一人。
“眾臣聽旨!”孫傳庭再次高喊一聲。
率先反應過來的內閣輔臣們,齊齊跪倒在了地上。動作之麻利,遠超從前,臉上還帶有一分驚喜。
看吧,陛下留的后路來了。
看到閣老們的動作,其他人也反應了過來,一齊跪倒。
“遼東軍私養兵士,侵占屯田,潛通建奴,多不法,朕既懲之,仍徙其族于中國。凡案銀千萬兩之巨,田萬傾,以供遼東之用。故朕預廢遼餉,不復調發于民,民生多艱,當與民休息。命爾等速遣人往遼東度田,議廢遼餉之策。欽此!”
聽到孫傳庭念完旨意之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就這?就這?
陛下深陷沈陽城之事呢?怎么只字不提?
還有,所查得白銀千萬兩之巨?一舉解決了遼東勢族之患?
這樣的消息,之前朝臣們也聽說過,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相信朱由校能夠干成,頂多是懲治幾家之后,讓那些遼東勢族們多有收斂。
若想徹底根除,根本不可能。
此時聽旨意中的意思是,此患已解?并且還要派官員去丈量田地?
沈陽城不是正在打仗嗎?
劉一璟首先忍不住了,站起來問道。
“陛下不是深陷沈陽城了嗎?商議廢除遼餉,去遼東丈量田地又是何意?”
孫傳庭故作不知的問道。
“深陷沈陽城,生死不知?這是何人傳的謠言!當斬!”
說這句話的時候,孫傳庭怒目掃過滿堂朝臣,接著一句一頓的說道。
“陛下在遼東一舉解決了勢家豪族之患,斷了建奴獲糧之通道,爾等卻在京中聽信小人之言,背后詆毀陛下,該當何罪!”
聽到這里,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官員信了,羞愧的低下了頭。
而站在上首的朱由檢此時也為剛才自己還想取而代之的想法而愧疚,畢竟年齡小,心思還有些單純。
孫傳庭繼續說道。
“陛下之御駕此時仍在山海關中,何時去往沈陽了?巡撫王大人聽命左右,爾等若是不信,大可去信詢問王大人便可。”
孫傳庭雖表面威嚴,但心中卻慌得厲害,這可是假傳消息啊。
他沒有忘記從山海關臨行前陛下對其秘密交代的任務,那就是穩住京師不亂,只要多拖延些時日,則一切可解。
此時孫傳庭的心里,只求朱由校能夠平安無事,在事發之前盡快回到京中。
一眾文臣勛貴聽到孫傳庭再聽到竟然將王在晉都搬出來了之后,已經全都信了,更有想象力豐富者,判斷道。
“此謠言必定是那建奴氣急敗壞之下,想要擾亂京師,他們好趁機作亂。”
“言之有理,我等決不能中了那建奴之奸計啊。”話音剛落,便立刻有人附和道。
原本還爭吵不休的朝堂,此刻一瞬間便開始一致對外了,紛紛對建奴憤恨不已。
這一招叫做轉移矛盾,朱由校記得在前世的時候,漂亮國通常會用這一招,每當自己國內各種矛盾不可調節時,便引導民眾給本國設立一個假想敵,從而將矛盾轉移出去。
此時朱由校用的便是這一招。
上首劉太妃和朱由檢聽完孫傳庭的話后,也深深陷入了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