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劉一璟忍不住撫掌贊同。
隨著更加深化的討論,對于如何改制鹽政,也越發詳細完善起來,這群人不愧為現今大明之中,無論是眼光還是能力最頂級的一批人,所提出的建議皆能準確的切中要害。
其中徐光啟就提到,在大明境內,一共有二百一十九個縣產鹽,這些縣分布在兩京一十三省之中,遍布全國。
鹽場則有一千多個。
應當將這一千多個鹽場劃分出一部分出來,專供勛貴以及文臣武將來優先進行拍賣,以此來籠絡人心。
聽到徐光啟的提議后,朱由校先是一愣,但轉瞬間便明白了他的心意,這是在為自己考慮啊。
之前自己整頓京營,得罪了一大批勛貴,杖殺官員,又得罪了一大批文官,一直這樣高壓下去,恐怕會適得其反。
需要的是打一巴掌給一甜棗,如此才能穩固。
朱由校之前便考慮過,整頓京營之后,斷了那些勛貴們的一條生財之路,一定會對自己有怨恨,是時候給他們一些好處了。
這些勛貴們雖然已經廢了,但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也是自己的基本盤,若是將他們逼迫到文官的陣營里邊去,那純粹是在為自己找不自在。
現在好了,用鹽場來做拉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朱由校感激的看了徐光啟一眼。
其他幾位大臣自然也明白了這一層意思,但是他們才不會反對呢,畢竟此次鹽場拍賣不僅僅是勛貴會得到好處,文官們也是其中具有特權的一員。
劉一璟等人齊齊贊道。
“此舉將有利于朝廷之穩固,臣等贊同?!?
聽到這些大臣們贊同,朱由校沒有絲毫的意外,悠悠的喝了一口茶之后,他在思考另一個方案的可行性。
既然文臣武將和勛貴們可以用鹽場來拉攏,那么遍布在各省的宗室藩王們是否也可以拉攏?
以鹽場來換取他們手中的田地,將那些田地重新分配給百姓。
之前朱由校曾查閱過,這些宗室藩王們所占之田地,占全國田地面積的一層多將近兩層,若是能將這些田地解放出來,將會極大的解決土地兼并問題。
朱由校在沉思著,其他人看到陛下如此神態,知道可能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全都聰明的不再發出一點聲響。
通過鹽政這一舉措的改制,在場的大臣已經對朱由校佩服起來,他們在朱由校身上看到了一代中興之主的樣子,都感覺能在這個時期為臣,跟隨陛下建立一番豐功偉業,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而自豪驕傲。
此時看到朱由校又在沉思,在座的大臣都好奇陛下又會有什么遠見卓識之策。
卻不想,最后只換來了朱由校的一聲無奈嘆息。
通過用鹽來拉攏宗室藩王,使其放棄所占的田地,朱由校深思之后,覺得不大可能實現。
這都是一群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究竟是鹽所獲利大還是所占田地獲利大,在沒有出來結果之前他們是不會輕易做出選擇的。
這和文臣勛貴們不同,文臣勛貴們只需要用銀錢來換取就可以,而這些藩王們卻要用田地,自然難度會大很多。
如果強制要求他們的話,倒也是可以,但自己難免會落下一個刻薄寡恩的名聲,連自己的宗親都能隨意殺害,其他文臣武將難免會寒心,這對于自己將來行事會是一種阻礙。
哪怕是皇帝,也是需要立人設的,這樣才能方便行事,儒家常說的修身,齊家,平天下,所謂修身,其實就是立人設。只要人設立的好,哪怕自己背地里干的都是缺德事,也自然有一堆人替自己辯解。
對于人設的重要性,朱由校經歷過前世里娛樂圈里各種明星立人設,所得的好處,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看來得需要先將鹽場拍賣,過幾年之后,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