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脈的例子嗎?
而反觀現今的大明,鹽業之前可是牢牢被朝廷把控在手里的,若是被一人一家所掌控的話,后果可想而知,到時若是輕舉妄動的話,整個大明的百姓都將無鹽可吃,到時不造成混亂才怪呢。
其他人顯然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正想反駁的時候,朱由校擺了擺手,制止了他們,才說道。
“范愛卿,繼續說。”
范景文沒有再理會其他人異樣的目光,而是對著朱由校行了一禮之后,說道。
“臣以為,朝廷不僅要將鹽場拿來買拍,用以招商,地區售賣之權也應由拍賣來獲得,來招到不同的商人。如此,則可免于一家獨大之險。”
“不僅如此,”范景文掃了在座的幾位大臣一眼,繼續說道,“朝廷還應規定食鹽售賣范圍,何處所產之鹽,應當在那些區域售賣,不可越界。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有些省道路通暢,可節約成本,自然是鹽商售賣時首選之地,可有些偏遠山區,道路崎嶇不平,則鮮有鹽商愿意往之。”
“若朝廷規定了鹽商之售賣區域,則可解決這一難題。”
聽完后,朱由校在心里細細琢磨,覺得有理,雖然市場自有其規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肆意發展,否則終將發展成一個畸形的食人猛獸,朝廷還應該加大力度在其中調控的。
“愛卿言之有理,如此,拍賣兩次,朝廷可以多得一份稅銀的同時,也解決了百姓們吃鹽之不均。甚好。”朱由校點了點頭,又繼續問道。
“愛卿之前不是說有兩點需要改進嗎?那另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其他幾位大臣聽完兩人的對話后,也想明白了這一點,不禁高看了范景文這個后生晚輩一眼,想不到眼光竟然如此長遠。
此時,他們更加佩服陛下的眼光了,要知道,范景文也是朱由校特意提拔到戶部侍郎這個位置上的,之前只是一個小官而已。
聽了朱由校問出關于第二點改進地方的時候,這些大臣們也跟著好奇起來,想看看這位后生晚輩還有什么奇思妙想。
范景文此時已經徹底放開了,開始侃侃而談。
“第二點,臣以為朝廷應當廢除灶戶之終身制度,不可再一代為灶戶,則代代為灶戶。”
對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終身制度,朱由校早就看不慣了,不僅軍戶是終身的,匠戶是終身的,就連灶戶也是終身的,使得這些人們世世代代都看不到希望,這是何其殘忍。
現在聽到范景文提起這個,朱由校也跟著不由激動起來,想不到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樣,于是問道。
“怎么個解除法?”
“應當允許灶戶脫離灶戶這一身份,是否愿意繼續產鹽,全憑其自主抉擇,而且,拍賣鹽場之時,朝廷還應當要求鹽商必須要和灶戶簽署一份協議,協議規定灶戶若是受到壓榨和迫害,允許其脫離鹽場,或者依仗協議狀告鹽商。”
“如此才算徹底解決灶戶們的后顧之憂,鹽商壓榨灶戶之事雖可能不會發生,但朝廷也應當做好防范措施。”
看到朱由校和幾位大臣們都露出沉思的表情,范景文停頓了一會,等到眾人都想清楚了之后,才又繼續說道。
“還有,朝廷應允許甚至鼓勵鹽商招募流民成為新的產鹽灶戶。現今旱災頻發,流民越來越多,此舉或可解決一部分流民之生存問題,替朝廷承擔一部分責任。”
“自然,所招之流民也必須簽訂協議才可,否則朝廷則可按其不遵守法紀之責,收回鹽場,重新賣給其他商人。”
“此舉大善。”劉一璟撫掌贊道,做為內閣首輔,近年來各地災害和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的流民問題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萬分擔憂。
流民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則極有可能發生叛亂起義。
現在聽到了范景文的提議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