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的詩來。那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心胸呢?
朱由校暗自苦笑一聲,自己這點挫折又算的了什么?最起碼自己還知道前路在何方啊。
徐光啟和汪文言等人并不知道朱由校此時心里真正所想,他們已經完全被這首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氣勢所震撼。
他們本以為陛下此時此地所寫出的詩應該是那種滿心悲憤類的意境,卻不想竟然是這樣的豪情萬丈。
回過神來后,徐光啟疑惑地看了看朱由校,想說些什么,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微微一笑,朱由校知道他們心中所想,因為這首詩現(xiàn)在寫出來的只是一半而已。
對于一個如徐光啟這樣的文人來說,詩只寫一半,就卡在那里,仿佛胸中有一口悶氣一般,想吐又吐不出來,憋得難受。
可是此時寫這首詩的是皇帝,他總不能要求朱由校一定要把剩下的一半給一并寫出來吧。
這導致徐光啟心中更加的憋屈。
“在這個時代,朕相信沒人能夠寫出另一半出來。只待……只待將來有緣人能將這首詩補齊吧?!?
朱由校開口解釋了一句,然后轉移話題說道。
“剛才汪愛卿獻策,勸朕效仿戰(zhàn)國時期‘鄒忌諷齊王納諫’?,F(xiàn)在朕決定了……”
徐光啟以及汪文言齊齊看向朱由校。
“朕決定了,決不退讓。西南土司要打,建奴也要打!”
聽到朱由校這個決定后,汪文言心中暗嘆口氣,他只是感覺陛下簡直太倔強了,不知這對于大明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禍事。
今日汪文言之所以會出現(xiàn)在這里,就是為了幫助朱由校應付此次處境的,多智如妖的他,常常會得到陛下的詔見問策,可是這一次,陛下卻并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所謂效仿‘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廣發(fā)旨意于天下,讓所有人都可以給皇帝提意見,甚至大聲辱罵都可以,以此來收回一部分民心。
也是以此來向世人表明,自己這個皇帝資質平庸,可以打消一部分人對于皇帝的戒心,從而隱退于幕后,然后培養(yǎng)一個強硬的首輔,來替皇帝去辦他自己想辦的事情。
而皇帝只需要首輔被彈劾的時候,出來裝裝糊涂,遙控于幕后就好。
今日徐光啟出現(xiàn)在了這里,毫無疑問,之前他們君臣商議的強硬首輔人選就是徐光啟。
只是令汪文言感到奇怪的是,陛下只是寫了這樣的半首詩而已,為何前后的心境竟然會變化的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