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貴等,在一塊特定的田地里,親自撫梨耕種。耕種前皇帝會先去先農壇祭拜先農神,然后更換衣服才會行親耕,最后再種上五谷雜糧。
以此來表示皇帝以及朝廷對于農業的重視。
其實在朱由校看來,這樣的儀式,象征意義更大于實際意義。
親耕禮后,朝廷百官是否會真的重視農業重視百姓疾苦,還真得打個問號。
所以,親耕禮后,朱由校為了使得此行更加圓滿一些,便帶著文武百官再次來到了京郊的皇莊。換上普通百姓家的衣服后,親自來觀看百姓們的耕作。
朱由校率先走在前邊,百官緊隨其后,不遠處則是正在忙碌著的百姓們。
“咦?這里的百姓們好像和別處的百姓有些不一樣啊。”身后,隨同而來的徐光啟看著遠處的百姓們,不由發出了驚奇聲。
“哦?愛卿不防說一說,哪里不一樣了?”看著自己皇莊中的百姓們在耕作,朱由校心情大好,于是饒有興趣的問道。
不光徐光啟,其他大臣們此時聽到這個問題,也都開始了關注不遠處的百姓,然后思索了起來。
眾人眉頭緊皺,總感覺能夠想到,此刻他們卻怎么也抓不住心中最深處的感覺,同樣也描述不出來。
沉吟了好一會,徐光啟才恍然大悟,說道。
“臣明白了,是精氣神,沒錯,是百姓們舉手投足間散發出對生活的態度不一樣了。”
聽到此話的百官們全都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再次認證觀察起百姓來,發覺果真如此。
就在眾人稱贊徐光啟才思敏捷,目光敏銳之時,首輔劉一璟卻一臉憂郁的樣子,走到朱由校近前,說道。
“陛下此舉暫且在皇莊之中還頗有成效,若是推廣我大明的話,恐怕”
劉一璟的話雖然沒有說完,可是他的意思朱由校已經懂了。
人丁稅暫且不談,田畝階梯稅,這無疑是在向整個大明的士紳地主宣戰,其中難度可想而知,除非朝廷在立一條規矩士紳地主們依舊享有免稅權。
可若是這樣的話,那和沒有改變之前又有什么區別。
劉一璟的聲音雖小,可還是有一部分官員聽到了,他們從之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明白了百姓們為何會煥發出不一樣面貌的原因,也同樣明白了這對于他們這些人的家族來說,無疑是在他們身上割肉。
官員們的意思朱由校懂了,很早之前就已經猜到了,畢竟是要動他們自身的利益,誰愿意?
不過朱由校也沒說要立刻實行啊,現在他若是敢于頒布這樣的法令,很可能明天就得落水。在沒有掌握絕對權力之前,貿然出頭無異于送死。
此次朱由校之所以帶百官們來到這里,不過是給他們心里做一個鋪墊而已,于是說道。
“眾位愛卿可知,爾等剛才為何會看不出也想不出百姓們的改變嗎?”
“故因爾等久坐廟堂,身處高位,已經離百姓,甚至離腳下的這片土地,太遠了。”
“臣等知罪。”眾臣躬身告罪,臉上卻沒有一絲羞愧的神色。
看到這里,朱由校也累了,說道。
“回宮吧。”
就在眾人剛剛返程回京,還沒走多遠的時候,只見留守在內閣的周永春急匆匆的走了過來,手中拿著一份奏疏,說道。
“陛下,川省永寧宣撫使奢崇明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