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恒的離京,東京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混亂。
居住在東京城里足足上百萬的達官顯貴、富商百姓每日里嘴里念叨的永遠都是那幾句話。
“聽說了嗎,那偽楚的駱逆打來了,現(xiàn)在就帶著大軍在襄州呢。”
“可不說來著,聽說帶了十萬大軍呢。”
“你那都是什么芝麻爛谷子的陳年往事,俺聽說駱逆還收編了永順土司,武岡軍也投降了,在襄州的可是足足二十萬大軍。”
“那么多?那俺們這東京城哪里能守得住。”
“肯定守不住啊,要是能守住,皇上老子能帶文武百官逃跑嘛。”
老百姓們在議論,而富賈商人們則開始連夜的收拾細軟準備攜家?guī)Э诘呐苈罚Y(jié)果卻又齊齊的傻眼,倒不是寇凖封鎖東京不讓他們跑,而是因為一個問題。
“往哪里跑?”
大宋啊,別看前面有一個大字,但他跟大這個字一點關(guān)系都不沾邊。
說一個歷史的冷知識,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秦朝,疆域大概有三百四十萬到三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為什么有二十萬的虛數(shù)呢,因為在兩廣也就是南海郡存在一點小小的爭議。
當然這不重要。
而咱們所謂的大宋,在最最鼎盛時期的國土僅僅只有三百二十萬平方公里,這還是包括了在那個時代堪稱無人區(qū)的后世海南省、臺灣省。
如果把這兩個省刨除掉,北宋的實際面積還不到三百萬。
而南宋就更可憐了,一百七十萬左右吧。
因此,后世有部分史學(xué)家經(jīng)過論證和討論,甚至否認宋朝屬于中國王朝世系中的所謂大一統(tǒng)政權(quán)。
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是中國王朝世系中大一統(tǒng)時代,因為這些王朝存在的時候,基本是附和后世中國基本盤疆域的,就是該有的基本都有,而且一個比一個大,到最后一個清朝的時候,那就基本形成后世中國的雄雞版圖了,甚至因為清朝擁有外蒙古,所以反而還要大上不少。
最大的當然是元朝,但那是因為成吉思汗定下了自征自領(lǐng)的國策,簡單來說就是打到哪就封到哪。
如果按這種說法的話,伊朗在唐朝時期就算是中國版圖,所以沒必要計較。
為什么說宋不算是大一統(tǒng)王朝,因為首先有幾個重要的省和地區(qū)宋朝沒有。
一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人盡皆知的燕云十六州,也就是后世的河北省中北部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都歸屬遼國。
云南省和貴州西部地區(qū)屬南詔或者說大理國。
而寧夏和甘肅、陜西西北地區(qū)歸屬西夏國。
內(nèi)蒙古那就更輪不到趙宋染指了。
因此,宋朝可謂是把該丟的、不該丟的疆域都丟了個七七八八,而且從澶州之盟后甚至失去了重新奪回來的斗志,從根上就當起了鵪鶉。
這種偏安的心態(tài)致使部分后世研究歷史的學(xué)者認為,宋是沒有資格稱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
哪怕是女真金國都比他更具有正統(tǒng)性。
這里就不要談種族之別了,因為元和清也不是漢人,但也被劃屬為中國王朝世系的成員之一,唯獨宋這個漢人建立的王朝反而被踢了出去。
一個把漢人臉都丟完的王朝。
宋朝的小造成了今天東京達官顯貴們傻眼的局面,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往哪里逃。
往南到處都是反賊區(qū),只有安徽、江蘇和浙江暫時還在朝廷的治下,可也是兩面臨底、一面臨海。
往東就只能去山東,三面被大海包圍早晚還是跑不掉。
往北是契丹遼國,投奔異族那還不如留在東京等著迎接楚王王師呢。
至于往西?
寇凖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