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駱永勝的敲打后,永捷這群孩子可算是老實了不少,南昌城里幾個月都沒有他們那喝酒吹牛的聲音。
而經過這幾個月時間的篩選,降軍的整編工作也在君衛隊的忙活下趨近尾聲,一共有將近十三萬人留了下來,比例達到七成也算是超乎很多人意料的好成績。
之所以能夠留下那么多,也跟趙宋的禁軍組成成分有一定關系。
這里面有將近三成在從軍之前,是各路州逃亡東京的流民,因為在老家沒有飯轍想著去東京混口飯吃,東京雖大到底也養不活這么多外來戶口啊。
所以很大一部分就征募到了軍中。
這樣就給整編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反正跟誰當兵都是干,不當兵也沒有其他的手藝活計,索性也就留在了大楚。
有那么六萬多人被裁汰,除了不想繼續從軍想回老家的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老兵油子,歲數都四十大幾了,這樣的便是想留下駱永勝也不收。
這是軍隊,又不是養老院。
軍隊的整編工作完成后,駱楚的總兵力便一度膨脹到近四十萬,雖然成分和戰斗力都參差不齊,可讓人乍一聽便覺得有一種雄吞天下的氣魄。
“統一工作該提上日程了。”
嚴真來找駱永勝匯報了軍隊的建制整備進程,新編的八個軍已經完成了主要統帥的人員履新。
“第一軍都指揮使,輔國上將軍駱永捷。
第二軍都指揮使,驍騎大將軍周柏。
第三軍都指揮使,征北大將軍彭誠。
第四軍都指揮使,征西大將軍朱克甫。
第五軍都指揮使,征東大將軍聶方。
第六軍都指揮使,鎮北將軍楊延昭。
第七軍都指揮使,鎮中將軍寇仲。
第八軍都指揮使,衛大將軍駱成武。
另外,破陣騎指揮使為成英公子,總軍令官為成杰公子。中軍鎮守為成逸公子。”
詳細的名單嚴真給駱永勝帶了過來,包括這八個軍的正副手以及總政官人選。
“出任總政官的,都是當初隨恩師在溪谷集學習的同窗,也都是君衛隊成立之初的元老,無論是能力還是對恩師、對大楚的忠誠都沒有任何問題,值得信任。”
“辛苦你了。”
駱永勝接過名單看下來,滿意的點點頭“那就通知他們,三天后辰時,孤在大元帥府升帳,商議出兵之事。”
“諾。”
嚴真應聲,興奮的轉身離開,一向沉穩的步伐現在也變得輕快了許多。
終于等來了這一天。
而隨著駱永勝打算出兵的消息傳出,也讓因為即將舉行第二次國考本就熱鬧的南昌氣氛變得更加火爆起來。
不僅僅是武官們在翹首以盼,連著云集南昌城的各省赴考學子也在議論紛紛。
“諸位,諸位,咱們趕上了一個大世啊。”
在駱永勝起家之初經常光顧的四海漁家,如今改名為躍龍門國宴樓,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河南四省的四十名考生包下了其中一層,開懷暢飲,彼此激勵。
這是屬于讀書人的誓師大會。
“大王決定征討不臣,廓清帝宇,這天下即將為我大楚一統,我等此時科舉入仕,正可謂應世而出,可以大展拳腳、一伸抱負了,滿腔才學也有了用武之地,此當浮一大白。”
說話的這名學子叫王隨,是河南河陽人,他本來在景德二年參加科舉,結果因為駱楚的造反,導致沒能成行,這一蹉跎便是七八年。
沒成想今時今日竟然參加了駱楚的河南省考并一舉奪魁,成為河南了的省考狀元,得以入南昌參加國考。
這倒也算得上意外之喜了。
大楚的第一次國考并不嚴謹,嚴格來說第一次國考只是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