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寇凖商榷完大楚的相應禮法之后,話題轉到了歷法上。
而事關歷法的第一件事,就是年號。
之前大楚用的正統年號是駱永勝當楚王時使用的,現在做了皇帝,那就應該更換。
為什么要更換?
因為中國一直以來的歷法規矩,都是皇帝紀年法。
從秦始皇開始到最后一個溥儀,用的都是皇帝紀年法。
這種紀年法的方式體現的目的,是可以讓天下人直觀的知道,這個皇帝在位了多少年。
頻繁更換年號的皇帝就比較討厭了。
現在駱永勝做了皇帝,就必須有皇帝的年號,再用正統就不‘正統’了。
“不設年號行不行?”
駱永勝本只是隨口問上一句,就見寇凖很是平靜的點頭。
“行?”
“當然行。”
寇凖給了肯定的答復:“在有年號之前,國家在歷法上的統計以君主在位的年數來定,有了年號,其本質也只不過是為了從側面來踐證皇帝在位的時間罷了。
這里面,王莽篡漢之后,就沒有用年號,他選的是以其王朝誕生之年為始建國元年,這就是想要以國家存在的時間來定歷法。
所以,陛下如果想不設另外的年號也是可行的,歷法上咱們可以循祖,比如黃帝歷?”
最后提及黃帝歷,寇凖以為駱永勝是打算崇奉始祖才決定不設年號的,沒想到后者還是搖頭。
“始祖離咱們的時間實在是太過于遙遠,如果沿用黃帝歷,那么從元年至今就有將近四千年,歷史過程中有很多的空白期,這都需要一一填充,不然缺少了一份正統性。
所以朕有兩個打算,一個呢是以朕出生之年為元年,朕今年三十四歲,那就是三十四年,還有一種呢則是以朕登基之日、大楚開朝之年為元年,閣老選一個吧。”
寇凖陷入了思忖之中。
駱永勝給出的兩種想法,第二種是有先例的,而出名的先例不是王莽的始建國,而是秦始皇。
嚴格來說,在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并沒有皇帝年號,他只是將秦王政二十六年改為了始皇二十六年,也有一說為始皇帝元年。
因為秦始皇本身的想法就是大秦自始皇及下傳迭,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不易。
現在是正統九年,改成大楚元年當然可行,因為今年確實是駱永勝當皇帝的第一年。
不過寇凖又在考慮駱永勝提及的第一個建議。
那就是以駱永勝出生那一年來做年歷,可不可行?
這么做就是更深度的放大駱永勝對大楚這個國家的個人影響力,方便中央集權,而且作為大楚的開國皇帝,駱永勝這個老祖宗以生誕年定國家歷法,后代的子孫就不敢變。
這樣日后也可以省卻改元之后還要重新更正年歷的麻煩。
史載也可以比較清晰。
當然,這些所謂的好處說到底就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說出來糊弄人的。
最大的原因,還在于那第一點。
放大駱永勝對整個國家的個人影響力。
俗稱。
造神!
“若是以陛下生誕之年做國家歷法,那么就不能叫大楚三十四年。”
寇凖挑出了一個小小的不算毛病的毛病:“因為大楚自陛下南昌舉義至今也不過才九年,以大楚冠名有些牽強。
陛下是始祖后裔、圣人臨凡,不如,就叫圣皇歷三十四年?”
圣皇歷?
駱永勝不由自主打了個冷戰哆嗦。
這好肉麻啊。
而且為什么聽起來,會有一種濃濃的玄幻風呢。
“圣皇兩個字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