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讀著,這樣一個聲音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每一個讀者心中。
大家已經隱隱感受到這本書的暢銷氣息了,只是從目前來看,這書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憂,一個幾乎不可能跨過的巨大障礙——1363年歷史上的朱元璋死了后怎么辦?!那時要怎么繼續保持原有風格寫下去?
這本書的確非常有趣,的確能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就欲罷不能,可這本書的根基是什么?是史料!是元末漢初的這段歷史史料!
可明明白白的這本書又是一部架空作品,現在書中所寫的內容還與歷史相符,所以現在作者還可以盡情地發揮史料,可一旦等到作者筆下的歷史到了分岔的節點了呢?沒了史料支撐,這本書怎么可能繼續寫的下去?
李潯老師就是筆力通神,就是能寫出精彩絕倫的故事,能塑造深入人心的角色,可難道他還還能憑空塑造一段完全虛構的又非常可信歷史不成?
沒了史料,《明朝那些事兒》注定是一座空中樓閣!
甚至一些人開始在心里嘆息了。
如果李潯老師不要野心勃勃地寫架空,而是就以這種風格寫一段現實中存在的歷史的話,比如《唐朝那些事兒》,或者《宋朝那些事兒》,那么想來以他的水平,就一定能取得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可他偏偏虛構了一個大明王朝來寫!
“哎!”
“可惜了!”
會議室突然傳來一聲嘆息,這聲嘆息讓所有人感同身受。
終于,書中的時間點來到1363年,真正歷史上朱元璋敗于翻陽湖,身死國衰的一年。
陳友諒率他那浩浩蕩蕩的大軍殺向洪都,此時攻守雙方兵力懸殊,對守城的一方而言,陳友諒浩蕩的大軍仿佛無窮無盡,景象看起來十分的恐怖。
可是以朱元璋之精明,洪都又如此重要,他又怎么可能不提前有所布置?他在這里放了兩個人,一個是朱文正,一個是鄧愈,朱文正不是一個好人,但從能力來看,卻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名將,鄧愈同樣是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
……
洪都戰役打了一個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墻和有限的士兵與陳友諒的無敵艦隊反復較量,靠著他的軍事天才一直支撐了下來。
洪都是一個奇跡,可僅僅靠一個洪都就想擋住陳友諒,卻未免小覷了天下英雄。朱文正敏銳地察覺到洪都的抵抗已經到了一個極限,于是他派了一個人去找朱元璋,這個人叫張子明。
朱元璋得知陳友諒在洪都受挫,知道自己和陳友諒攤牌的機會到了,他告訴張子明,讓朱文正再撐一個月。一個月后,他會親率大軍同陳友諒決戰。
誰知這次張子明卻被陳友諒抓住了,陳友諒令人拿著刀逼張子明去城下勸降,生命威脅之下,張子明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終于來到洪都城下,一個沒人瞧得起的文弱書生卻對著城頭大喊:“請大家堅守下去,我們的大軍馬上就到了!”
谷/span原來他并不怕死,而是他的使命沒有完成,所以他還不能死。
……
當時間線跨過1363年,這一刻會議室里的眾人額頭都開始不約而同地冒出一層層的冷汗。
如果說《明朝那些事兒》在1363年時間線之前還只是很有意思的話,那么在這個時間線之后就變得有些驚人了。
首先李潯老師推導出的鄱陽湖大戰極為精彩就不說了,畢竟李潯的水準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最夸張的是,這書的后面竟然如同論文一樣給出了史料的出處!
一段架空的歷史哪來的史料出處?當然是作者自己瞎編的!可問題是瞎編的史料真的能編的這么似模似樣嗎?
甚至能達到讓人恍惚間以為真的存在這樣一段歷史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