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自己閱讀的是一段架空歷史,卻偏偏就是覺得這段歷史無比的真實,甚至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這種感覺簡直讓人抓狂!
小說的時間線推進極快,但卻絲毫不損其真實與厚重。
從朱元璋翻陽湖大戰陳友諒,到擊張士誠,再到出兵北伐,遠征大漠,最后終于建立大明王朝。
這段完全虛構的歷史在李潯的筆下變得無比的真實及可信。
接下來胡惟庸案、藍玉案,牽連之廣,手段之狠,李潯落筆雖詼諧幽默,可眾人還是感到一陣陣后脊發涼。廢除宰相、設立五軍都督府、改革官制、設立軍戶、錦衣衛,方方面面事無巨細,各種推演,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所有人都在不約而同地思考朱元璋所作所為的合理性,以及所必然引發的一系列影響。
可沒有人注意到的是,此刻在不知不覺間,大家腦海中竟然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整體的,關于虛構的大明王朝的整體印象。
并且這個印象還隱隱比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兩漢魏晉唐宋還要深刻。
這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兩漢魏晉的官制,可大明那無比復雜的,完全虛構的官制,以及官制設立之初的背景,大家卻都已經如數家珍,并由衷地贊嘆其設置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李潯在創作《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并沒有完全照搬原著,而是有目的地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增減,但卻又完全承襲原著的整體風格。
所以說李潯這版《明朝那些事兒》實際上要比原版來的更細致一些,一些原版中沒有的東西,在這版中李潯適當對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至于李潯這么做的原因,當然是原世界大明真實存在,讀者不懂地地方可以自己去查資料。而在這里大明完全就是一個虛構的王朝,有些東西他不寫出來,讀者就不可能會知道了。
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下午五點,正常來說此刻大家應該打卡下班了,可整個會議室里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站起來離開,甚至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注意到下班時間竟然已經到了。
不時響起的伸懶腰的聲音說明大家已經一口氣看了很久。
書中的時間線終于來到了1398年,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了。
會議室再次響起嘆氣聲,短短半天時間,李潯已經成功讓朱元璋的形象在所有人的腦海深處扎根。漸漸的,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代替了1363年死于翻陽湖大戰的朱元璋,成為在座所有人腦海中最為印象深刻的形象。
朱元璋死后,由孫子朱允炆登基,很明顯朱允炆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而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身邊也漸漸聚攏了一些能人異士。
比如道衍和尚,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亂世之臣。
又比如姚廣孝,這又是一個和尚,一個拜了道士為師的和尚。
有些人天生就是要來造反的,道衍和尚和姚廣孝皆熱衷于此,朱棣本不想造反,他當然想當皇帝,但他不想反,但有時候命運就是會逼著你不得不反。
朱元璋早已為繼承人清除了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威脅,如果單看力量對比的話,朱棣幾乎沒有任何勝算,但誰讓他的對手是朱允炆呢?
很顯然這個被文武百官寄予厚望的皇帝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
整個會議室沒有任何一個料到最終竟然是這樣一個結局,竟然是實力弱小的燕王朱棣擊敗了實力雄厚的侄子朱允炆,并最終奪得了皇位。
可是整個過程卻又看起來是那樣的合理和無懈可擊。
如果單看文筆,很明顯李潯老師這次的水準是下降了的,別說和集大成的《三國演義》《西游記》相比,就是和次一級的射雕三部曲相比都還略有不如,可在這樸實無華甚至略顯輕浮的文字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