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兒稍微說些以前的事情,這是發生在大約六年前的事了吧。
絲村離中京并不算太遠,它位于中京以南,大約半月的路程。
絲村因善制絲綢而聞名,其綢柔韌且艷麗,曾是西烏各商隊爭相搶購的寵兒,就連邊棠皇室所用之綢緞,也有半數出自此村。
但是自去年攝政大將軍施行“禁通商令”后,絲村一落千丈。絲綢商們因戰爭和鎖國政策走向沒落,相繼倒臺。
曾經的富庶和繁華一去不回,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堆積在倉庫中漸生蟲巢的絲緞和日益破敗的村落。
老村長阿俞為此日思夜憂。
這天,他一大早便收拾起行裝,騎上騾子,扛著全村最為華麗的絲緞,準備去中京尋找新的買家和機會。
夜以繼日趕了十天的路,終于在午時烈日高掛時,牽著疲憊不堪的騾子踏進了城門。
剛一進城,還未來得及找一處歇腳的地方,便見一隊高頭大馬井然有序的從城外信步走來。
街上的人們慌忙避讓,“攝政大將軍!”路邊的百姓紛紛跪地。
正當阿俞準備牽著騾子走向街邊的房檐下時,誰知那騾子突然耍起了倔,不管阿俞如何拉扯韁繩,它都梗著脖子,撂起那瘦弱的蹄子,硬是往路中間磨蹭。
攝政大將軍的馬隊,因此被一只馱著絲緞的騾子,攔在了大街中央。
阿俞嚇得趴在地上,絲毫不敢抬起頭。
攝政大將軍見狀跳下馬來,也并未顯現出惱怒的神色,只是吩咐身后的侍從拿出了一兩黃金的金錠遞給阿俞。
阿俞看著手中的黃金,受寵若驚,剛準備說出感激的話時,就見大將軍猛然提刀,將那綺麗鮮艷的絲緞砍了個粉碎。
那絢麗的色彩在正午的璀璨日光照耀下,翻飛零落,墜在灰黃的沙土上,細絲還微帶牽連,卻怎么也拼湊不成遮天的艷麗了。
阿俞驚恐的盯著那凌亂的線頭被微風吹起的灰沙遮蓋,一時竟不知該作何反應。
攝政大將軍收起刀,轉頭用客氣的語氣對阿俞說道“老人家上天賞賜的土地請好好利用,種些小麥稻子之類的有用之物吧。不要浪費在這種華而不實、奢靡無用的東西上了。”說完,轉身上馬而去。
阿俞看著遠去的攝政大將軍長靴上那金絲所反射出的刺眼光芒,只覺那光晃得他閉上了酸澀的眼,說不上是為何而流的淚水從眼角滴落,沉甸甸的破碎在了絲緞的碎片之上,透過那些鮮艷,沒入了土中。
原來,人的一生,可以如此輕易地被否定。
靠著這些“無用”的絲緞所養育出的一百多名被征兵送往戰場的絲村戰士們,帶著綁在刀劍上的自家父母織就的絲緞,再也沒能回到父母的身邊。
然而這份驕傲,在統領著十萬大軍的將領眼里,怕也是輕賤卑微的吧。
碎布帶著飄揚的絲線,被路過的馬蹄踐踏摧殘,不多時,便看不清本來的樣貌了。而阿俞只覺得自己和全村的尊嚴,一如那馬蹄下的灰塵。
這一次,他用了一個月才回到村里。
“怎么樣?怎么樣?”
“咱們那絲緞可有人看上?”
全村的人們遠遠地看到阿俞,便紛紛圍上來,七嘴八舌的問個不停。
阿俞展開前所未見的笑顏,爽朗地說道“啊,沒想到,咱們的絲緞竟然被攝政大將軍買了去哩!還給了一兩黃金呢!黃金!”
他拿出金錠,可自己卻不敢看向手中耀眼的明黃。他只是一味地對著村民們笑著。
“不過現在中京的情勢也不太好呢,絲綢什么的都很難賣的,咱們想想辦法種種小麥稻子什么的吧,也是要有口飯吃的。”阿俞如此說道。
三年后,一場全國性的蝗災蔓延至了絲村,使得本就因土地適應性的原因而產糧量不足的絲村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