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還未等學士開口,便聽到大殿之上傳來了攝政大將軍的笑聲,他突然站出來恭敬地對皇帝說道“陛下,得臣如此實乃國之幸也。”說完,他竟向錢金投來了捎帶贊許的目光,這令掀起此次事端的禮部尚書和眾學士深感難堪。
原來,無論朝局之爭如何,攝政大將軍黃義都是厭惡官學的那一派。
韓奇也因為朝堂上毫不畏縮的發言,而被皇帝特封從六品上金貿司直。
就這樣,刑名法規的整頓被交給了刑部執行。
這一日,吏部侍郎關晴特意來到刑部,向刑部尚書賈證提起了一件與整頓刑法相關的事。
賈證乃當世有名的法學世家賈家的后人,賈家五代曾出過兩個大理寺卿、一個刑部尚書和一個御史中丞。
賈證現年四十出頭,三十歲時獲建帝賞識出任從三品大理寺卿,大御初年,升任正三品刑部尚書。
其人性情剛直,但卻意外地富有靈活機變之能,懂得審時度勢分得清宏觀的利弊,對于主刑法的官吏來說,這一特性好也不好。
由于他的這份機敏,在窮荒之時,他更愿意配合尚書省的財政政策,這其中也包括包庇一些繳納巨額稅款的世家大族,這正是選由他來擔任刑部尚書的原因。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勢力狡詐”之徒,卻又有成為酷吏的本事。
他絲毫不畏懼權貴的勢力,只要到財政稍得喘息之際,他便大動干戈立刻開始整治各種違法亂紀,大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隱忍架勢。
人們紛紛猜測,他私藏著一本小冊子,里面記錄著各種違法亂紀但當下不予整治的家伙們,一旦等到財政問題解決,上面的人一個都別想跑。
賈證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刑部尚書,他那份拿捏得當的“分寸”深受朝廷信任。
關晴落座后,開門見山的說起了正事。“賈大人,此次科舉,淀川左家行賄吏部尚書,將不合格的考生入仕之事,賈大人可有耳聞?”
“嗯,確實有人舉報此事。關大人的意思是”
“何不趁此整頓刑法之機,將淀川左家的事徹查清楚。”
“嗯不瞞關大人,其實刑部對于左家搶占土地一事早有徹查,只是諸多緣由而沒能將其繩之以法。關大人是說要現在整治左家嗎?”
正如錢金此前在戶部審閱過的報告,由于左家搶占土地、肆意兼并造成的流民所導致的饑荒和疫病,間接促成了絲村的毀滅。
刑部對于左家的狀況早已了如指掌,只因左家是邊棠最大的糧商,其賦稅之巨,令財政困難的朝廷無法狠下心來整治;又因左家的族長左單曾受攝政大將軍黃義的賞識被請封為伯爵,而被地方官員多有包庇。
諸多緣由之下,賈證也只能將其記錄在小冊子之上,等待更好的時機。
而這個如今被世人當成是惡棍的左家族長左單,也曾是個心懷家國的熱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