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安南人沒有了動靜,但是李昌憲卻不想就這么讓安南人囂張下去。
在處理完刺殺事件后,很快地和真蠟國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上的內容,萬陵縣、石國和真蠟國互通有無,三地之人可以自由經商。
在萬陵縣縣衙的推動下,很多的萬陵縣人進入真蠟國,指導真蠟國的修路建設。
同時,真蠟國王子回國后發動大量的老百姓,參與到修路建設中去。
這些都是小問題,真蠟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想得到萬陵縣的軍事援助,所以在簽署協議后一月內,大量的兵器和盔甲直接被運達真蠟國,讓所有的真蠟國軍隊換了裝。
既然安南人膽敢到萬陵縣進行刺殺行動,這就破壞了安南和萬陵縣之前達成的協議,萬陵縣不再視安南人為合作伙伴。
等真蠟國軍隊換裝完,李昌憲直接下令石國的軍隊聯合真蠟國的軍隊,對入侵真蠟國的安南軍隊展開了攻擊。
戰爭呈現一邊倒的局面,安南的軍隊被萬陵縣、石國和真蠟國三方的聯軍打的節節敗退,不打一周時間,安南人退回到原先的地界。
真蠟國還想繼續攻入到安南,卻被李昌憲制止了,從真蠟國境內驅趕安南人,屬于真蠟國反抗安南人的侵略。
但是如果要入侵安南都護府,那就是直接和大晉朝針鋒相對了,畢竟安南都護府還是大晉朝管轄下的地方機構。
只要安南都護府一天不宣布脫離大晉朝,大晉朝都會視安南地區為大晉朝的疆域。
至于石國和真蠟國只是向大晉朝朝貢的番邦,還不能和安南都護府相提并論。
就如同嫡生兒子和庶子一樣,兩者之間有了矛盾,受罰的永遠都是那些沒有正當地位的一方。
把安南人趕出真蠟國,就是對安南人上次刺殺萬陵縣官員的報復,讓他們清楚,惹怒了李昌憲,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安南都護府對于這次在真蠟國的失敗,也沒有提出抗議,好像真的要認輸了。
但是李昌憲和張克文等人商議了,認為安南人絕對不會就這樣算了,估計安南都護府正在籌劃什么大的陰謀,當然不排除安南人會進攻的萬陵縣的可能。
但是那些地點就被安南人偷襲哪?
一是真蠟國方向,但是張克文認為不可能,真蠟國在萬陵縣的幫助下,軍事上已經不弱于安南人,安南人不會再重蹈覆轍。
第二個安南人想要偷襲的地點,那就是月牙灣,這個地點離安南都護府的府城交州太近了,而且月牙灣港口的繁華,讓安南人垂涎三尺,恨不得把月牙灣據為己有。
如果月牙灣一旦被安南人占領,那對萬陵縣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萬陵縣的一半人口都在月牙灣,而且萬陵縣的絕大部分財政收入都來自于月牙灣。
月牙灣港口已經是萬陵縣經濟的重中之重,不但不能被安南人占領,就是月牙灣的任何損失都會對萬陵縣經濟帶來沉重的打擊。
為了對抗安南人有可能的攻擊,月牙灣那里至少要布置兩萬人的常駐軍隊,而目前月牙灣只有一萬名萬陵縣的官兵,所以李昌憲和張克文等人商議之后,決定再征兵兩萬。
一萬名官兵補充到月牙灣的軍隊里,另外一萬名官兵則是被派往南澳島,繼續鞏固那兩個來之不易的南澳島和東山島,力爭把這兩個島嶼打造成萬陵縣開發倭國的前沿陣地和中轉站。
相對于萬陵縣的周密布置和平穩發展,而安南都護府則是處于火山口一樣,安南人的怒火隨時都可以爆發出來。
安南都護馮元左,也就是安南的國王,約莫四十歲左右年紀,皮膚黝黑,雖然身材瘦小,但是在大殿上方一坐,都護府的所有人頓時鴉雀無聲。
而且馮元左的眼神很銳利,一眼望去,仿佛能看透你的心思似的。
“薄國人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