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爺雖然失憶了,字卻比以前寫得更好了,看看這藏鋒于拙的細節,竟有幾分攝政王的意蘊。”
花漫漫一臉茫然,顯然是不明白這事兒怎么會跟攝政王扯上關系?
杜先生從馬車的暗格里找出個盒子。
打開盒子,里面放著一枚小巧精致的綬印。
那是代表譽王府世子身份的印信。
杜先生將印信交給花漫漫,讓她在信的末尾蓋上一個戳兒。
他解釋道。
“當今攝政王雖然是將門出身,但他的書法也是極好的。
只是市面上幾乎看不到他的書法作品因此鮮少有人知道此事。
屬下也是偶然間看到攝政王寫給譽王的書信,才知道攝政王的書法非常厲害。”
花漫漫面露了然“在這樣啊。”
杜先生將信紙折好,塞進信封里,并用蠟泥封口。
他從親衛隊中挑出個腳程最快的人,讓對方帶著書信趕去上京。
……
天京城內的布局基本跟上京一致。
唯二不同的是,皇宮東邊多了個玄極觀,西邊多了個重明寺。
當初攝政王表示要修建道觀時,眾人還以為攝政王開始信教了,城中得知此事的道士們也都以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然而還沒等他們高興兩天,攝政王就又下令讓人在城中修建寺廟。
而且道觀和寺廟之間就隔著一條街的距離。
雙方遙遙對望。
這下不僅是道士們跟和尚們傻眼了,朝中的文武百官們也都是一頭霧水。
一般人是信佛就不信教,信教就不信佛。
哪有人像攝政王這樣的,竟然兩邊都要信!
然而李寂本人卻絲毫不在意別人怎么想的。
對他來說,不論是佛祖還是道祖,只要誰能幫他實現心愿,他就是誰的忠實信徒。
如今玄極觀和重明寺都已經竣工。
李寂親自前來檢驗成果。
他先是去了玄極觀,然后又去了重明寺。
等他從寺中出來的時候,藏青色的大氅上已經沾染上了濃郁的檀香味。
但眉宇中的戾氣依舊濃郁。
再加上他這幾年來變瘦了許多,面部輪廓變得越發鋒利。
猶如隨時都能見血的利刃,看得眾人心驚膽戰。
重明寺的方丈親自將人送出大門。
待人走遠了,方丈雙手合十,輕輕一嘆。
阿彌陀佛,即便身處佛寺之中,也無法度化此人身上的煞氣。
李寂騎著馬返回王府。
他剛一進門,高善就快步跑過來。
“啟稟王爺,這有一封譽王世子派人送來的書信。”
高善雙手將書信奉上。
聽到譽王二字,李寂腳步一頓。
當年李洵被身邊奶娘暗害,經過一番追查,最后的線索指向了譽王府。
李寂一向睚眥必報。
即便時隔多年,他依舊記得這個仇。
原本他是打算等譽王府的世子到了上京,就找個理由把人給處置掉。
沒想到現在會收到來自譽王世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