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記不是施粥,是賣粥。
“好喝,一碗一文錢,還挺香的。”
說起來都極其諷刺,最先來買粥的居然是以前常來韓記吃飯喝酒的一些富人。
是因為聞著這香味來的。
原本是來喝酒,結果停止了營業,說賣粥,又便宜,才一文錢一碗。
左右是吃飯,那就來一碗。
喝一碗發現太香了,比府中熬的還要好喝。
一人喝吆喝一聲,其他的人就跟著買了。
吃了贊不絕口。
原本是觀望的人,這會兒也來排隊買了。
流浪的人有些是拖家帶口的,知道一文錢可以維護一下生計,也都或多或少有點傍身的,于是就喚了家人來買回去。
“一碗粥買回去兌點水可以供一家人吃。”有人給小聲的出著主意“一天吃兩碗,命總歸會吊著呢。”
一傳十十傳百,韓記每天米未下鍋就排了長長的隊。
為了活命,流民們則開始要錢了。
之前是要吃的,當然很少有人給。
家家戶戶的糧都珍貴,這會兒要錢了,一文也是愛心,可以救一家人一天的命。
心善的人余心不忍,給上文錢大家心里都有個安慰。
也有人搶著去做工掙錢,哪怕掌柜只給一文錢也愿意干。
一時之間,府城的人越發多起來。
洪知府聽著下面的官員稟報眉頭緊皺。
“大人,城外流民越來越多,是時候關閉城門了。”張大人一直主張關閉,不讓流民入內,現在街頭巷尾哪兒哪兒都是人,一些大戶人家增加了護衛,更是門都不敢出。
街上的店主們開著店鋪都小心翼翼,也是全家總動員,賣的貨物都只是一點點,不敢多擺放出來。
“張大人關閉城門不妥,一旦關閉這些流民又何去何從,一直關在城中?”這不是給自己留個毒瘤嗎。
“是啊,關或不關都是個難題。”
就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大人,朝廷可有賑災的消息?”
“沒有,本官上折子已經有三個月了,沒有半點消息。”洪大人道“本官聽聞南北同時遭了災難,如今國庫空虛何來賑災的銀子。”
“如此說來,只能自救了。”李大人一聲嘆息“大人,下官聽聞韓記在賣粥,一文錢一文,每日都有不少的流民去買粥渡日。”
然后呢?
“大人,不得由他胡作非為下去,他一日不停止賣粥,流民就一日不散去,他這是給流民賴以生存的機會。”張大人主張將韓記關閉。
這個韓記也沒什么大的本事,就是鄉間一富戶而已。
所以關閉一個酒樓不算是大事。
“張大人家可有余糧?”李大人問。
“有,不多,李大人何出此問?”
“張大人應該知道,有了余糧心中不慌,這些流民之所以為背井離鄉舉家外遷,就是因不沒有余糧,吃了下頓沒下頓,甚至餓死。”李大人覺得張大人真正是心黑“一路走到府城,也是想在府城謀個生存的機會。”
而眼下,確實也出現了機會了。
“韓記一文錢的粥,可以端回去摻了水一家子吃,不管最后進肚子里有多少米粒,至少不那么快餓死。”李大人道“韓記此舉,是在行善,是在救人,張大人,你又何必斬斷流民的生路呢?”
“本官何曾說過斬斷他們的生路了?”張大人惱羞成怒,怒不可迫“李大人你居心何在。”
“我心在心中,對韓記一事是大力支持。”李大人朝著上首的洪大人道“大人,如果關閉城門,關閉了韓記,勢必造成民眾恐慌,此舉并不明智。
“那以李大人之高見,何為明智?”洪大人也覺得不能關閉城門,水只能輸不能堵,越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