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崩潰。
“大人,下官愚見,以為韓記可以效仿。”李大人提出大肆表揚韓記,然后主張各商戶酒家糧行有條件的都開設這樣的粥場。
“不算是施粥也讓流民知道不能不勞而獲,至少要想盡辦法去掙點錢才能吃上那碗粥。”時間久了,有人或許就真的能找到一條立足的生路;也有人或許覺得買粥吃消耗不起,再尋常下一個出口。
“來去自由,不堵,相反給予更多的粥場,分散開來,如此會減少府城的治安壓力。”
想想歷史上流民作亂,哪一次不是鬧得雞犬不寧。
如今府城的流民已占所有原住民的一半還有多了,如果去關閉城門,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盡來,那就是一場災難。
真正鬧起來了,洪知府這個位置還坐得平安?
“李大人高見!”
“洪大人,李大人所言極是!”
“是啊,洪大人,建議按李大人建議實施!”
張大人心里想要罵人,這會兒也是拱了拱手,表示自己沒意見。
這一群傻逼,真是蠢得要死,早就讓關城門了不聽老子的。
關上城門,管這些流民做甚,要死要活也沒有關系。
所以說,這些個蠢驢是自己給自己找事。
還讓酒樓糧行賣粥,想得倒是天真。
如今的糧一斤幾十文錢,本錢都賣不回來,舍本買罪受!
做生意的人,誰還有韓記那么蠢?
誰有幾十石上百石糧會不會賣?
所以,張大人壓根兒不同意這樣的操作方式。
但是,他也知道隨大流不吃虧。
反正,坐在知府椅子上的不是自己,頭疼的事就甩給他去干吧。
府城的大戶商家酒樓接到了通知,讓仿效韓記賣粥。
“劉老爺,大人的意思是不讓你們吃虧,也不用施粥,就像韓記一樣賣粥就行。”
“官爺,草民明白這意思,只是,糧行的余糧真的不夠了,如今只余下了三百來斤。這還是草民留著給家里十幾口人的口糧。”劉老爺是府城糧行的商戶之一,聽到這個命令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之前的糧哪怕價格賣得高也被人搶光了,早知道洪大人要救濟流民,草民就該留一些,盡盡職責和本份,唉,都是草民沒見識考慮不周全啊。”
“如此就打擾了。”官差早已見怪不怪。
他今天上午走了五家糧行,沒有一這有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