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立場的。
李密經歷的這場讓其終身難忘的朝議終于結束了。
讓其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便因出使突厥和波斯兩國有功,職位由軍情處百戶連升四級直接成了軍情處京城總部的一名儉使,有了可以正式參與每日早朝登殿的資格了。這讓同為軍情處京城總部為副儉使的搭檔董柯羨慕不已,同時董柯也認為這個職位李密當之無愧。
幾天后,李密所著的《西巡突厥波斯見聞錄》實名刊印并面向全國發行售賣了。此書一經面世便得到了大隋學子們的鐘愛,也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家潞州書院、京城書院以及皇家潞州講武堂學子們的必備教材,用于開拓學子們的眼界。李密的名聲由此變得更加響亮起來。
只是隨著這本書的出版發行,讓京城文教部的一名底層官員從書中嗅到了一絲不詳的味道,竟使得這名年輕的官員棄官而去了。這人便是原高句麗國的二王子高建武。他從此書的發行和內容感受到了大隋朝的霸氣和堅定剿滅周邊異族國家的堅定立場,而高句麗國毫無疑問將成為大隋朝下一個打擊的重點。嚴重的危機感令高建武不能在繼續作大隋朝的底層官吏了,他要將學到看到的東西帶回國去,更是要回去提醒自己的父王高阿那防范大隋朝的滅國一擊。
高建武的逃亡,很快便由刑督部張恒報到了楊二那里。
“呵呵!讓他去吧!最好是將我國的好的東西帶回去,也能在其高句麗國內施行我大隋的土地新政,這樣也免得朕今后還要去作這事。”楊二在后院荷花池的涼亭邊喂著池中錦鯉對張恒說道。
“陛下,以臣看,不如將出兵高句麗一事納入日程安排,我朝遼西府和涿郡的大軍早已枕戈待旦了。特別是蘇定方將軍部,早已在為攻打高句麗練兵了。”
“呵呵!不急,待我朝再積攢一些國力再說吧!不過,你部今后抓捕的囚犯不用在送往蜀中了,今后全都送入高句麗。好歹也要送去百萬人口才能穩定今后的我朝的這個半島之地啊!”
“是,陛下。臣知道怎么作了。”
再說棄官外逃的那高建武,他自科舉入仕為官已經兩年了。這兩年期間也學到了很多大隋的治國理念,在為官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將大隋國內探聽到的各種情報送往高句麗國自己父王那里,甚至極為聰慧的他也探聽到了支持百濟和新羅兩國與高句麗戰場對峙的幕后黑手就是大隋朝。并由李密所寫的這本《西巡突厥波斯見聞錄》聯想到大隋朝對半島三國的暗中牽制判定了大隋必將出兵高句麗的結論。這讓高建武萌發了盡快回國的決定。
為了探查大隋水師的實力,這次高建武回國走的不是陸路,而是選擇了跟隨一高句麗商隊經水路返回。
沿黃河水道一路東去直抵黎陽城,在經黎陽登陸走全新的官道大路直到萊州府登州灣上海船渡海而歸。這一路的見聞讓高建武感到心驚膽戰,倒不是擔心有官府緝拿,而是這一路的繁華景象讓他感受到了一個大國的無比強盛,這種可以碾壓周邊國家的強盛讓身為高句麗王子的他幾乎無法呼吸。
“公子,你看這登州灣那邊軍港中大隋登州水師戰艦。”跟隨了高建武的貼身小廝提醒著正在商船上遠眺海灣那頭故土的主人道。
“哦?那就是大隋水師傳說中的無敵戰艦么?怎如此高大?”
“公子,那最高大的定是登州水師旗艦。艦身還反著光,定是大隋百姓口口相傳的鐵皮戰艦了。”
“嗯!定然不是木制的,可惜不能抵近觀看,找不到其弱點。”
“公子,我國莫說是這般鐵皮戰艦了,就是用于水戰的大型帆船也沒有啊!都是些近海的木帆船,這豈是大隋水師的對手?”
“別說了,本公子知道,我高句麗軍力遠不及大隋。若是陸地之上還能一戰,但大隋若動用水師戰艦,我國斷無抵抗之力。唉!回國面見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