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另一參軍達利特也撫須點頭道。
“大帥,末將愿領一軍從遼水下游渡河,攻打新城。”薛萬徹起身請命道。
“大帥,末將愿隨羅將軍領主力正面出擊四城。”伍天錫不甘落后的起身請命著。
“諸位稍安勿躁!羅將軍此計雖好但有瑕疵,恐施行不便。”
“啊?大帥,何為施行不便?但請明言。”
羅成聽了李靖一言,頓時大驚,忙追問道。
“諸位,羅將軍所說的中路出擊,本帥認同。但其他兩路恐很難實現(xiàn)包抄的戰(zhàn)略意圖,諸位請看~”說著,李靖來到了地圖前,“諸位,這是遼水河,說是河其實一旦冰雪融化后便成一條寬闊的大江,那時河水也將上漲,于我軍渡河不利。今日我等探查的那處河灣到時勉強可以搭建浮橋,但下游新城一段河面,河寬水急且深,搭建浮橋難度極大,這也是高句麗國在新城駐軍較少的原因。再說,秦瓊將軍出虞婁南下,地圖上看倒是沒有河流阻隔,全是旱路,但這一路向南幾乎沒有道路,全要在深山中穿行,就算能夠不計時日的穿行至丸都山,面對丸都城以北這座奈以為屏障的關隘重重的要塞高山,秦瓊將軍的數(shù)萬騎兵如何能攻克?又談何攻打城高墻厚有重兵駐守的丸都城呢?據(jù)說,高句麗國大將軍淵蓋蘇文就在此處鎮(zhèn)守。”
“啊?這~”李靖一席話問的眾將頓時無言以對,就連多謀多智的范仕寅和達利特二人也相對無語,好像確實是少算了很多因素。
“大帥,秦某也可不去攻擊丸都山而是穿插到四城之后,從背后配合羅將軍的正面攻擊。待將四城拿下之后在合兵一處進攻丸都山不遲。”
“秦將軍想法雖好,但也不可行。四城之側(cè)后的玄菟城也是依山而建的城池,亦是易守難攻的。”
“難不成高句麗在我遼東國土上的這幾座城池各個都是難啃的骨頭?單某不信!”單雄信大叫著說道。
“大帥,遼河下游新城距出海口不過百里,不如請萊州水師派戰(zhàn)船來渡我大軍過河,仍以攻取新城為主,在穿插至龍源。或可截斷四城糧道,阻擊其增援之兵。”范仕寅又提議道。
“嗯!范參軍說到了點上了,此戰(zhàn)我軍所依賴者水師也!高句麗國土呈狹長半島型,其北方多山,易守難攻,但我水師大軍可在其后任意地點登陸攻擊,甚至可直取其國都長安城。此乃釜底抽薪之計也!”
“大帥,難道我大軍只在這里牽扯住高句麗國北方這2、30萬精銳,看著水師攻打高句麗不成。”年少氣壯的羅成有些郁悶的問道。
“不!我軍面臨的高句麗國重兵集團在這里三處,一是當前四城中的20萬,一是丸都山和丸都城駐守的高句麗軍共約12萬,一是龍源城的約5萬。本帥擬吃一處、看一處、打一處三招應對。具體說來,薛萬徹將軍、范仕寅先生你二人領3萬將士在水師協(xié)助下渡過遼水攻打新城,得手后再去攻打赤峰城,得手后在穿插翻越千山山脈直擊龍源,龍源有路直通當前四城,乃高句麗前線駐軍糧道,給本帥掐斷。”
“是,薛某領令出擊。”
“且慢,大帥。我這一路3萬將士卻要連打三座高句麗城池,就算新城和赤峰兩城守軍不多,但龍源城可有5萬以逸待勞的守軍啊!我這路人少,如何能得手?”
見薛萬徹什么都不想的起身就去接將令,慌得范仕寅忙起身阻擋并大聲問道。
“是啊!大帥,薛某這路才3萬人馬誒~這一路翻山越嶺的連攻城器械都沒有,如何攻得下三座城池?”薛萬徹經(jīng)范仕寅提醒頓時醒悟過來,不覺叫苦道。
“呵呵!范先生勿憂,本帥會將我朝第15軍楚能部6萬精銳劃歸汝指揮。不過,攻取龍源城之后,還需去將整個遼東半島盡數(shù)收回。”
“哎呀大帥!何不早說?嚇煞范某了。既如此,范某協(xié)助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