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打這高句麗國非得百萬大軍不可!楊二心里默念著。
“好個淵蓋蘇文,果然不同凡響,處處精妙設防無不是瞄著我大隋軍的短處,一副要將我大隋軍拖入持久戰中的架勢。哼哼!朕偏要以雷霆之勢橫掃了他。李靖將軍,到前方漁陽城后,派出快馬持朕手諭趕回京城,到防務部傳旨,不~不必轉道京城,直接前往安北都護府庫倫城征調原東北戰區13軍10萬將士,加駐扎庫倫的安北突厥民族軍騎兵軍團10萬將士經漠河州開進至柳城;再派人去江淮山陽城調駐軍大將來護兒率部15萬到膠州灣登船與膠州水師魯明星部全軍北上,從高句麗國腰部的漢山城登陸,給朕攔腰切斷高句麗南北聯系。”
“陛下,原本末將預計30萬人馬可平高句麗,現在增調了如此多人馬前來,粗略一算也在80萬以上了。”李靖大驚道。
“哼哼!這還不夠。朕早已安排太行金頂城守備軍15萬隨后押解糧食過來參戰。本次朕要征調百萬大軍一舉滅掉高句麗,打斷他的脊梁,使其從此臣服于我大隋天朝。”
“嗚~嗚嗚~~”
楊二話音一落,車外傳來一聲高亢的火車汽笛之聲。
車廂中眾將聞之肅然。
幾天之后,大隋皇帝楊廣抵達遼東柳城的消息不出意外的傳到了高句麗國朝堂,也讓滿朝文武大臣和得知這一消息的城中百姓極為恐慌,大戰即將來臨已成為高句麗國民的共識。
“父王切莫驚慌,楊廣到了柳城又如何?他那里李靖所屬不過10余萬人,且還極為分散。兒臣早在北部做好了部署,何懼他來戰?”淵蓋蘇文沉著不亂的說道。
“蘇文,你剛都說了大隋軍在我朝北方邊境部署分散,我國將士不多能守的過來么?”
“父王勿憂,眼下能對我國北方造成威脅者,不過是李靖指揮的柳城隋軍一部和秦瓊虞婁駐軍。秦瓊部距離我國甚遠,要攻擊我國需翻越多做大山,此一路兒臣暫且無需防范;而李靖所部10萬人馬,人數上并不占優,要攻陷我國北部多座城池恐不現實。就算楊廣到了柳城又有何懼?兒臣倒是擔心西部沿海面臨的大隋水師進攻。”
“蘇文,前次不是說過放棄灘頭爭奪,只需謹守沿海關隘城池即可么?”
“父王,兒臣所慮者不是隋軍將士兇猛,而是有些忌憚大隋水師攜帶的火器厲害。兒臣聽說,大隋水師戰船之上配有一種鐵炮,在海面上可轟擊遠處敵船,一旦置于陸地便可成為攻城利器,無人可敵。”
“如是,可有破解之策?”
“目前兒臣還在思索破敵之策。”淵蓋蘇文搖頭說著。
“大將軍,隋軍鐵炮乃是攻城利器,那不如放棄沿海城池,利用我國多山多密林的特點,多打野外伏擊戰,游擊戰,這樣或可避開隋軍鐵炮優勢。”
“呵呵!文侍郎果然是我國隋朝通啊!一招主動示弱,避實就虛之策果然高明。也罷!本將軍就采用文侍郎之策了。”
作為高句麗國名將的淵蓋蘇文哪有還不明白此條計策高明之處的。只是暗笑自己境界還是小了,總是局限在高句麗沿海并不多的一城一地的得失之中。就眼界而言,自己真不如見多識廣的文侍郎。
“王上、大將軍,微臣有一言。”李見熙上前奏道。
“見熙先生有話但講無妨。”
“王上、大將軍,據微臣搜集到的隋皇楊廣作戰習慣和慣例,都是以大兵團碾壓敵方的。其滅南陳、平東突厥和收復西域之時都是動輒用兵百萬。如果微臣所料不錯,此次對我高句麗國一戰其也將動用國內可用之兵,估計也不會少于百萬之數的。而大將軍所領我國兵馬不過40萬,兵力如此懸殊,這仗還能硬打么?”
“蘇文,見熙先生顧慮的是啊!我國就算在緊急征兵,也最多在征20萬,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