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足以讓楊二費盡心思,甚至是一籌莫展,南巡一事也不得不再次后延。
上一次朝會,楊二已經記不得是何時了。
回京休整了數日之后,這天,楊二終于再次走上了顯德殿那張象征著皇權且空置了很久的龍椅。而階下百官早已靜候多時。
“吾皇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歸座,全都坐下來與朕商議國事。朕許久沒上朝了,也和在座諸卿很久沒見面了,估計諸卿早已累積了不少事務,就等朕登殿了吧!”
“呵呵呵呵~”
楊二輕松隨意的玩笑,將原本莊嚴肅穆的氛圍一掃而空,文武百官都輕松的笑著。
“好了,看誰先說吧!朕洗耳恭聽。”
“陛下,此番東征高句麗,春去秋回一去便是大半年,好在京城安定,朝中大部地區亦安定如初。國內如楊玄感等幾個跳梁小丑也未翻起幾朵浪花來。總體而言,我朝甚是穩定,各行業穩定發展,甚至有所突破。裴某掌管的內務部只需向陛下報幾組數字即可。”裴世矩率先起身發言道。
“幾組數字?說說看都是何數字?”
“陛下,離京半年以來,我內務部進行了全國戶口普查,此次普查納入了安西都護府和緬州、安南、鮮州三府,最新統計戶數及人口,其中有戶1280萬,人口總計達5869萬余口;”
“呵呵!沒想到我朝人口數不經意間已達近6千萬了,這幾年盡增了近兩千萬,不錯,不錯了。不過,以現有國土面積看,這人口還是少了,鼓勵生育的政策還需加強。”
“是,陛下。微臣這第二組數字便是今秋我朝糧食預計產量可達兩億石以上,尤以關中、關東、益州和江南諸州產糧最多。”
“嗯!看來我朝百姓已經徹底擺脫了生存危機,逐漸過上好日子了。今后產糧區產量要穩定提升,欠收區要總結經驗,盡早摘下糧食產量落后的帽子,至少要達到區域內自給自足,少讓朕的中央朝廷每年補助過活。”
“是,陛下,微臣記下了。”
“還有,緬州和安南二州一年稻米可三熟,怎奈當地人少地也少,總體產量過低,當適時遷移百姓過去,鼓勵多打糧食。安西地區天干物燥,非是產糧之地,可多種棉花供應內地。地方官員不宜以產糧多少核算政績,而以收獲棉花衡量政務。同理,安北和漠河兩州當重點發展牧業,多養牛羊馬匹等支援內地所需。”
“是,微臣記下了。”
“好,裴老請繼續說下去。”
“這第三組數字嘛~還望陛下莫要動怒才是。”
“裴老你這是何話?汝還未言,怎知朕會動怒?但講便是了。”
“陛下,為支撐安西府發展建設,老臣花光了府庫的銀兩,搬空了府庫的存糧,恐還不夠,老臣已令荊襄的梁王爺發糧來援了。”
“啊?朕才出門半年,裴老你就~就將朕的家底全部用完了?世民那里需要這許多的銀糧么?難不成西域那邊是個無底洞?”
楊二驚得再也坐不住了,跳起來對裴世矩吼道。
“陛下勿驚,容老臣解釋。”
“講~”
楊二也覺失態,忙又坐回龍椅中。
“陛下,世民言那西域原產糧食皆為黍米,低產而難吃。今春全部換種我朝高產精米,想那西域之廣,田地之多,此一項便耗盡我府庫存糧六成。加上西域戰后重建,災民賑濟,筑路民壯用糧等,使得我府庫存糧現在不到兩成了,幾可見底。”
“哦!原來如此。”
經裴世矩這一解釋,楊二算是反應過來了。
可不是嗎?現在自己治下的整個西域可是一直向西到了咸海,向西南到了后世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大片地區,比后世新疆可是要大的多的存在。
原本西突厥帝國和波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