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城百姓用于春耕播種的。”焦方上前解釋道。
“哦?這里的百姓家中都沒有留糧種嗎?本王并未聽說冀州出現災情糧荒啊!”
“主公,唉!說來話就長了,末將和伍魁將軍便是配合宇文大人負責沿河土地拆遷的,但凡處在渠道內的房屋全部拆毀,良田全部占用或收公。按照宇文大人的要求沿河兩岸數十里土地全部官府征用。就此一項便讓沿途大族世家們全都舍棄田產屋宅南逃了,逃跑之前便將下面佃戶家中的糧食洗劫一空,這些失地佃農不光沒了種子糧,就是口糧都沒剩下一顆。好在,宇文大人一面開放粥棚賑濟,一面招收失地佃農到開渠工地上作工,以便熬過冬季。現在,重新規劃了土地施行了新政,工地上愿意歸家務農的百姓便發給糧種,以便盡快恢復農事。”
“嗯!宇文大人這樣做是對的。大隋以農立國,田地決不能任其荒撫,還應加大復耕力度,以確保秋后糧食產量。好在現在可以讓農戶們大量種植土豆、紅薯、玉米、花生以及高產稻種,相信宇文大人能處理好冀州的糧食產量問題的。走,到前面石橋上去看看。”
說話間,楊二掃見不遠處還有一座連接河道兩岸的拱形石橋,遠遠看去竟和書上繪制的那趙州橋極為相似,楊二一時來了興趣便要過去看看。
走到石橋近處,映入楊二眼簾的是一座非常新的石拱橋,橋面全部用青條石鋪就,寬約10米,長約70米,橋面兩側均有高1米的護欄,橋體向上拱起,坡度并不大。楊二抬腳便上了橋,來到了橋面的最高處向寬闊的河面望去。雖然腳下的河水引至黃河,但流經腳下的河水并不渾黃,倒是有些清澈。又抬眼看向河流的方向,一眼看不到頭,只能看到兩岸栽種的一排新綠的柳樹和不斷在河面上來回高低穿梭的春燕。
楊二此時心情大好,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雖然,新渠內船只不多,且還沒有看到民間商船;雖然兩岸現在僅僅只有一排柳樹空曠無比;雖然現在的臨濟城不大,百姓并不多。但是,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可能只需2、3年時間,這臨濟城便會成為冀州中部一座大城,隨著南來北往商船的不斷增加,也會帶來足夠的商機,到時不光臨濟城會擴大,人口會突增,就是這碼頭沿河兩岸也會成為經濟中心。
恍惚間,一副“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繁榮場景即將實實在在的出現在眼前。這并不是個夢!楊二心里想著。
“焦方,本王再問你,現在渠道開到何處了?”
“回稟主公,在宇文大人的全力扶持下,現在永濟渠已經快與涿郡海河相通了,末將來臨濟城前,僅距海河30余里了。”焦方也是一臉興奮的答道,看得出在他心中也存著一份成就感。
“好啊!一旦打通了海河,這段貫通冀州南北的大渠便可說是全通了,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橋梁碼頭等基礎設施了。在盛夏來臨之前應該能全部弄好竣工。比本王預想的時間大為提前了啊!宇文大人功不可沒,竣工之時,建渠有功人員,包括你二人的名姓都該刻在功德碑上,讓爾等姓名永傳與世。”楊二拍著橋欄大聲說著。
一上午的時間楊二都用在視察這段河道上了,經過親眼觀摩之后,楊二對渠道本身以及配套的橋梁碼頭建設均十分滿意。回到客棧后,稍事休息便到了午飯時間了。
上午的出巡,王黛和出塵并未跟隨,而是窩在房中整理著這一路記錄的文字,相互補充著,這些文字包括楊二給大家講的各種神話故事和即興而作的十幾首詩詞。神話故事便是楊二專門為車中三女而講的《封神演義》,現在只講到了開頭的幾回,主要是女媧和妲己相關的部分。但這已經引起了出塵高度的關注,似乎從故事中她看到了修道的另一個天地和境界,是一個連僧稠祖師都無法企及的高度,那是一個渡劫飛升之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