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茂公預料,王世充諸王的聯署奏折被監國太子楊勇給壓了下來,這也是越王楊素的要求。原本中原諸王便與朝廷貌合神離,現在既然有可能聯合對抗晉王楊廣,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這對于楊素等太子黨而言是非常樂見其成的。甚至楊素為此高興,在府中大宴了一回太子黨的一干眾臣,太子楊勇為避嫌僅派府中寵侍姬威和東宮太子幕僚段達出席了楊素的宴席。席間眾人還不忘縱論時局好壞。
“越公,前日太子榮登大寶之位僅差一步,殊為可惜呀!”太子親信幕僚段達放下酒杯帶著一些醉意說道。
“是??!若是陛下不召回晉王,不受他人蠱惑,我等早該立下從龍之功了?!蓖馄莼视H楊達醉眼朦朧的附和著。
“誒--,如今兩黨相爭,晉王勢大,我等當謹慎行事為妙。若是太子登基事成,那晉王必然造反,屆時兵圍京城反不為好。若想太子穩坐金殿,當以削弱晉王眼下勢力為重。正如越公所言,方今中原諸王聯盟以抗晉王,我等穩坐京城,坐看其互相削弱,是為最佳。呵呵!喝!”中書令唐令臣笑著說道,言語間一派對楊素的恭維之意。上座的楊素聽了,心里頗為得意。
“越公,若是諸王會盟造反勢必進攻潼關??!若是老楊林守不住,那叛軍真若威逼京城,又該如何是好呢?”宇文愷問道。眾人相互看著竟無人能答,他們甚至根本沒想到過由靠山王楊林鎮守的潼關會丟失的結果。
“嗯!宇文先生顧慮的是。但本公以為潼關失守的可能性極低,一則,靠山王兄治軍有方,手下士卒皆為精銳,且守關之兵為5萬。依險關而守當抵擋20萬左右叛軍無憂;再則,晉王楊廣也不可能坐視叛軍進攻潼關的,他手握重兵,當會趁機渡河南下。當然,本公也并非沒有防范,已讓太子殿下下旨召裴仁基部回師拱衛京城,加上京城原有禁軍和眉縣張須陀部,屆時我等手上也有可用之兵不下15萬,足可防御京城之用。”
“越公安排周詳,本宮和太子殿下也就放心了。”姬威用他宦臣特有的嗓音說道。
宇文愷聽了楊素的這番安排便和眾人一樣放下心來了。
“越公,下官聽聞晉王現已擁兵百萬之眾了,若是在中原大戰中獲勝,其勢更大,我等豈不是與猛虎為伴?如何安睡啊!”段達復又言道。
“是啊----是啊----越公當早謀之?!彪A下眾人聽了段達之言,也都附和叫嚷著。
“越公,如段大人所言成真,太子今后如何能登基?此事不可不防!”姬威神情極為嚴肅的對楊素說道。
“這----?!睏钏匾粫r間陷入憂思之中,無言以對。他不是沒預見過這種結果,但卻始終無法想到有效的對策,不由看向宇文愷。
宇文愷原本在等楊素回答,卻見楊素為難并瞥向自己,不由一怔。
略作思索便接過話頭說道:“公公不必為此煩惱,這場中原亂戰豈是短時間有結果的。就算晉王最終得勝,那也必然是慘勝,屆時當對我難構成威脅,何懼之有呢?就算還是只老虎也早被磕掉了牙齒了,呵呵!”
“嗯!不錯,宇文大人見解的事。本王素知那王世充、唐壁等實力,且長期經營中原,手中兵糧無數。未見的晉王就能輕松得勝。不過,段大人所言倒是提醒了本王,我等即算現在不能擁太子為帝,也當抓住時機將京城牢牢的控制在手?!?
“越公,不如趁中原大戰之時,再向圣上言及禪讓之事,如能成功,太子殿下將可以新帝之名調集關中、弘農、漢中及益州之兵抵御晉王勢力。”段達抓住時機在此提議道。
座中眾人聽了,不禁交頭接耳一番議論起來。就是那楊素聽了也似乎有些心動般,陷入沉思中?;鹿偌犃藚s是不住連連點頭。
“宇文大人,你覺得段大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