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如此驚慌?快講。”王世充說完,就見李密和胡師爺也都趕忙圍了過來。
“世叔,函谷關---函谷關已被晉軍占據了,侄兒人馬全被堵了回來。”
“啊?”
王世充、李密和胡師爺聽了驚得目瞪口呆,李密險些沒站穩,撲通一下跌坐在椅子上。
“楚王爺,可看清?是晉軍哪里人馬?”見王世充和李密都驚得不能言語,胡師爺忙詳問道。
“堵關的必是晉軍,那匆忙間筑起的丈余土墻之上打有數面“李”字大旗,能在晉軍中為帥者必是潞州大營的千牛衛大將軍,左都督李景無疑。”
“啊!”只聽王世充大叫一聲,暈倒在座椅之中。胡師爺見狀忙上前施救,楊玄感也慌得直叫“世叔”。
胡師爺的一口冷茶水當面噴下,王世充緩過氣來,頹喪的問著還在為他抹試著胸口的心腹幕僚胡師爺:“胡先生,事已至此,我等該當如何?”
“王爺,切莫自亂了。楚王爺此事還有誰知曉?”胡師爺轉頭問著楊玄感。
“先生,此事現在只我幾人知曉,我部現扎營在距此數里之外,只本王前來報于世叔。”
“好!此事萬不可傳出,否則軍心大亂,50萬人便自崩潰了。王爺,為今之計只有不惜一切全力攻下潼關,否則我等便只有在此糧盡而亡。”
“玄感兄,函谷關早已被毀,只有地利可依,依你看李景搶占函谷關筑土墻阻我人馬有多少?”李密恢復了心神后扯住楊玄感問道。
“玄遂先生,本王曾讓善攀巖的嘍兵登上絕壁看了,李景潞州軍不少于10萬人,且都是騎兵,峽谷內狹窄處筑有數道土墻,攻取難度不弱于潼關。”
“唉!看來只有按照胡先生的說法,傾盡全力再攻潼關了,先瞞住諸王,只是當再作一天攻關準備。”
商議停當之后,幾人各懷心思離帳而去。李密仍隨同楊玄感去往自家營寨。
“玄感兄,情形危急了。來日我等也要傾力攻擊,若是破不了潼關,你我必為楊廣所擒。諸王都降得,你我不能降啊!”李密一路走一路提醒著楊玄感。
“先生,某看這潼關不好取,別人不知楊林,他須是瞞不過某。現在想來,前日守關隋軍并未用全力,有故意拖延我軍在關前之意。”
“嗯!兄之言有理。”
“先生來日攻關不勝,當思退身之計。”
“且回賬商議。”說完,李密和楊玄感揚鞭打馬,快速而去。
次日,潼關城頭。
楊林和尚師徒、新文禮二將佇立城頭觀望著遠處的諸王叛軍營寨。
“王爺,今日看來叛軍不會來攻了,像是在準備攻城器具。”尚師徒小聲說道。
“王爺,您看叛軍寨前豎起了攻城云車了,像是把軍中的云車和投石機等都推到了寨前了,似有與我決死一戰之意啊!”新文禮也驚呼著。
“嗯!情況確實不同以往,看來反王們真急了。算算時間也是差不多了,若是潞州李將軍還沒把口袋扎好,就辜負本王之心了。聽童環將軍說,那老東西韓擒虎都跟來撿功勞了,呵呵!原本本王還信不過那后生李景,現有老韓在函谷關隨他坐鎮,這一眾反王算是沒跑了。”楊林大笑著說道。
“王爺,您看是不是到動用火器的時候了?”尚師徒建議著,早已按賴不住要用大殺器的心情。
“嗯!也該讓老夫見識下潞州的新鮮玩意兒了,命令火器軍登城,弓箭手全部下去。”
“是,末將這就去準備了。”尚師徒聽令大喜道。
關外反王大軍在作著最后一擊的準備,關上卻在作著換防的安排。5000連弩火雷箭兵被悄悄的派上了關墻,原來的弓箭手們陸續離去。
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