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沒有讓大家的疑惑保持多長時間,拿起一根木棍指著地圖問道“鄭公公與王公公請看下這幅地圖可有錯漏之處?”
兩人上前仔細觀看了一番,鄭和拱手說道“回殿下,并無錯漏!”
“好!既然并無錯漏,那二位在這條海路上走了很多回,可有什么最大的感觸?”
“不知殿下想知道什么?”王景弘問。
“不拘什么,只要是實話就行,孤要聽的是實話。”
“財富來自海上,危險也會來自海上,這是臣下西洋多年的感悟。”鄭和朗聲說道,聲音中竟然沒有一般太監那樣的陰柔。
不愧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這一句話已經闡明了大海的重要性,朱瞻基知道這話原來是鄭和拜見道衍和尚時所說,原話應該是“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上,危險亦來自海上。”
“不知這海上有什么財富,又有什么危險?”
“殿下,前宋為何能以半壁江山對抗女真蒙古百年,海上貿易也。我中原出產之絲綢、瓷器等商品深受西洋各國喜愛,可以說我們有多少都不愁賣。
我們可以用這些并不影響國計民生,用這些華而不實的商品換取西洋各國的金銀、糧食、香料、以及各種我大明急需的物資。只要運出海外就是十倍以上的巨利,這些利潤完全可以彌補我大明的金銀不足,糧食產量不夠等問題。
可是我們能看到這些利潤,西洋之國也一樣能看到這些利潤,總有一天他們會不滿足從我們手里高價購買商品,他們會想方設法的低價購買我們的商品,甚至是不用花錢就能得到我們的商品。
到了那個時候我大明的海疆將無一刻的安寧,孫子兵法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我大明當為子孫后代著想。”
“鄭公公此言振聾發聵,我們能開著海船下西洋,人家也能開著海船到我大明,那西方的奧斯曼帝國真的很強大嗎?”
“回殿下,不是臣漲他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奧斯曼帝國是不下于我大明的一等一的強國,就連南洋的蘇祿、滿剌加等國也深受奧斯曼帝國的影響,他們的真主已經成了這些國家的國教,就連我大明的西北也是一片綠色。
若是在海上與奧斯曼遭遇,我大明有信心將其擊敗,若是在陸上遭遇,我大明與奧斯曼帝國的勝負各占一半。
在奧斯曼的西邊還有一些強大的國家,那些國家信奉一個叫耶穌的神明與奧斯曼信奉的真主是生死大敵,幾乎每年都在戰爭中渡過,目前應該是奧斯曼占據了上風。”
朱瞻基倒吸一口涼氣,沒想到在鄭和口中這個奧斯曼帝國竟然如此強大。忍不住問道“這個奧斯曼帝國有沒有可能進攻我大明?”
“目前應該不會,我大明與奧斯曼之間還隔著一個波斯帝國,雖然波斯不如奧斯曼強大,但是也不是奧斯曼能夠滅的了的。西北地區更是有蒙古四大金帳汗國阻隔在我大明與奧斯曼之間,不把這些國家擊敗奧斯曼是不可能從陸上進攻我大明的。
唯一的危險就是海上,茫茫大海各處都是坦途,我們也猜不透敵人會從哪里進攻,這也是臣認為危險會來自海上的原因之一。”
“我大明要如何應對?”朱瞻基繼續問道。
鄭和沒想到朱瞻基對海上之事這么感興趣,這些年他多次上疏朝廷重視海防建設,重視戰船與水師的訓練,除了先帝對自己支持之外,滿朝文武都對海外之事異常排斥。
鄭和知道他們是深恨先帝六下西洋創造了巨大的利潤卻與他們無關,他們不能在出海上得到一絲的利益。
“我大明應該在海上各個海峽要道上建設前進基地,將軍事力量推進到敵國跟前,并且建設強大的海上艦隊巡航于海路之上,保護海上商道,一方面打擊沿途的海盜,另一方面震懾一些心懷叵測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