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占的,怎么可能做到人人都過上好日子。”
“天下財富是不是一定的,朕不敢說,可大明之外都是蠻荒之地卻是無稽之談,據鄭和所說,南洋西洋有的是無主之地,而且一年四季皆可耕種,一年能夠種植兩季水稻,還能種植一季雜糧。
這樣的土地若是我大明占住,將國內失地的百姓遷徙過去,用不了幾年就會為我大明增添一處魚米之鄉。有了更多的產糧之地,我大明還會擔心糧食問題嗎?
當我大明不再為糧食發愁的時候,就能騰出手來修建大明的河道交通,讓大明各地之間的聯系更加通暢,貨物人員的往來也更加密切。人員往來密切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商業會興盛起來。
有了繁榮的商業氛圍,大明就能在商業上征收更多的賦稅,朝廷就不再為錢糧短缺而發愁。朝廷有了錢糧就能做更多的事,為百姓開辟更多的生存空間。”
弋謙這是第一次聽到關于海外的事,鄭和下西洋到底是為了尋找建文帝,還是炫耀國力。弋謙也不清楚,整個下西洋的主導是永樂大帝,以永樂大帝的強勢作風,他想做什么還輪不到朝臣置喙。
“陛下是說下西洋其實是掙錢的?”
“當然是掙錢的,以太宗的圣明,怎么可能去做賠本的買賣,不過下西洋的收益都用在了營建北京皇城與北征事宜上,天下百姓并沒有從下西洋中得到任何的好處。
下一步朕打算開放民間的下西洋活動,讓天下百姓也能從下西洋得到實惠。只有天下臣民都能從遠洋貿易獲得好處的時候,百姓才會自發的向外走。”
“陛下打算讓臣做什么?”
“朕準備讓你去通政司做通政使,你主要的職責不再是整理奏疏,而是編輯邸報,未來的邸報朕打算分成兩份,一份是分發給文武群臣,以及地方官員,使得他們明白朝廷的大政方針,朕把這份朝廷內部的邸報稱之為內刊。
另一份是向天下百姓公開發售的,所有人都可以買來觀看,上面會刊載朝廷一些針對百姓的大政,讓百姓知道朝廷都頒布了哪些新政,官員再敢肆意盤剝,就要擔心百姓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