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進行試驗,在活字沒有出來之前,是否推遲邸報的發行?”
“按時發行,新聞報道講求的是時效性,若是若是邸報還沒出來,市面上已經有了邸報上的消息,邸報的價值何在?
邸報的中間空閑位置可以為商家刊登廣告,為商家做推廣宣傳,當然商家要給予邸報廣告宣傳費用。這才是邸報未來的利潤空間。”
“陛下何為廣告?”
“廣告者,廣而告之也!意思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商家的店鋪經營項目。”
“陛下!這堂堂朝廷公器怎能與滿身銅臭的商賈混為一談,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商賈怎么了,商賈不是大明子民嗎?沒有商賈誰為天下貨殖南北,豐富百姓的日常所需。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合理合法得來的收入在朕看來都是值得肯定的?!?
“商賈不事生產,低買高賣賺取差價,不過是一群唯利是圖之輩,朝廷允許他們經營已經算是仁慈,怎么還能助其經營?”
“誰說商賈不事生產,朝廷每年在漕糧北上運輸上要耗費多少錢糧,商賈運輸就不需要成本嗎?既然人家付出了成本,理應獲得利潤。
朝廷應該監管的是商賈的公平買賣,任何囤積居奇的行為都會受到打擊,只要是守法經營,自然要受到朝廷律法的保護。
商業興旺之后,朕才能收到更多的賦稅,才能有錢養兵,只有兵強馬壯才能御敵于國門之外?!?
弋謙也已經知道了皇帝與內閣與六部分權之事,皇帝已經把主要的農稅與鹽稅讓給了朝廷,內帑只能依靠雜稅填充。
這時弋謙頓悟了,難怪皇帝這么不遺余力的支持商賈,未來的皇家過得如何,全要看商業是否繁榮。
只有商業繁榮,皇帝才能收到足夠的商稅,才能保證軍隊的正常訓練與駐扎。
既然倒向了皇帝,就要有倒向皇帝的自覺,努力幫著皇帝把商業規模做大做強,才能保證皇帝有穩定的稅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