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自己就成了行在的笑柄。
自己多這一嘴干什么啊,可是皇帝的命令又不能不執(zhí)行,只好捏著鼻子拱手道“臣領命!”
“怎么東升不愿意啊?”朱瞻基故意問道。
“臣愿意!”全旭幾乎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朱瞻基看著全旭如同便秘一般的表情,哈哈大笑道“全東升,不愿意就直說,朕可不喜歡不坦誠之人,朕說讓你去買人,又不是讓你自己親自去,朕要的是人,只要把人給朕買來,誰去買的有區(qū)別嗎?”
全旭恍然大悟,對啊!陛下要的是將人從青樓買出來,又不是必須要自己親自去。自己這是被皇帝陛下的話語帶了進去,沒轉過彎來。
“臣明白了,保證把人都給陛下買出來!”全旭的聲音自信了起來。
“人買出來之后集中送到房山縣,這些女子身上都帶著風塵氣,必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磨掉他們的風塵氣才能挑選合適的人進入學堂教授女童。
同時季重在房山開一所紡織作坊,暫時安置這些女子,讓這些女子紡紗織布,自食其力。”
“是!陛下,臣回去就盡快安排,紡車織機都不是什么制造困難的東西,很快就能建設起來。”
“這些女子都是讀過書之人,對技術的領悟要高于普通婦人,朕提一個要求,若是哪個女子能夠織出細密的棉布,朕有重賞!”朱瞻基想到羽絨服的事情,現(xiàn)在他迫切希望有人能夠提升紡織技術。
江南的紡織除了皇家的幾家織造局,普通百姓家中都是標準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男耕女織。這樣的生產(chǎn)結構是很難使得技術更新迭代的。
只有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才能更多的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就會有新的技術在偶然間迸發(fā)出來,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
唐三任知道皇帝現(xiàn)在正在試驗羽絨衣,苦于無法找到合適的布料用于盛裝鴨絨,絲綢倒是可以,可是成本太高并不適用于對普通百姓的推廣。
“臣會將陛下的賞格對這些婦人宣傳下去,總是有心靈手巧之人,也許就能解決了這棉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