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時空黎利無論如何掙扎,注定都要失敗,就在黎利調兵遣將準備利用地形給予明軍沉重打擊的時候,一封軍情讓黎利頓時如墜冰窟。
后方留守的官員稟報,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在紅河口登陸安南,如今已經席卷了整個紅河平原。
就連原來明人的交趾城也重新落入明人的手中,一座城池的得失黎利倒是并不放在心上,只要安南百姓心向他,明人得到也不過就是空城。
讓黎利恐懼的是明人悄無聲息的就從自己的大后方打了過來,不用想也能猜到明人是搭乘海船而來。明人海船之大,黎利也是有所耳聞。
如果明人每次出擊都是找一個安南能夠上岸的地方進行攻擊,安南漫長的海岸線將防無可防、守無可守。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明人占據的紅河平原是安南最大的產糧區,明人占據了紅河平原就等于是截斷了他的糧道。
他手下幾萬人馬每天的消耗可不是山區那點可憐的糧食產量能夠滿足的。黎利發現他現在有些進退維谷,進則與嚴陣以待的明軍決戰,這似乎是明軍求之不得的事。以安南軍的實力那就等于是以卵擊石,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退則明軍肯定會銜尾追擊,到時候很有可能撤退就變成了潰退,一樣會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黎利差點愁白了頭,與手下之人商議過后,手下眾人的意見都是只能一方面堅守,一方面安排人手回到后方組織百姓發動襲擊讓明軍一刻也不得安寧。
黎利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能依著手下之人的意見部署軍隊,同時安排心腹之人回后方聯系后方人員,對明人采取各種襲擊,讓明人輕易不敢離開營地。
至于這樣做的效果如何,還要經過檢驗之后才能知曉,不過已經沒有時間供黎利思考,明軍已經擺開陣勢向他發起了進攻。
由于安南叛軍是防守一方,占據了有利地形,大明軍隊需要仰攻。然而大明軍隊的進攻卻是全方位立體攻擊,首先發言的是架在安南營寨百步之外的上百架回回炮,蒙古人改良之后投石機通過改變配重調整射程,威力和準頭都不是老式的拋石機可以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