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史說完之后,朱瞻基沉吟了半天沒說話,他無法判斷長史所說的話是真是假,會不會這里面有什么陰謀?
“既然如此,你可敢替朕再進一次樂安城,告訴漢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他的罪行是什么樣的,完全取決于他自己,朕不會與叛賊談條件。大明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叛賊的條件,他只有無條件投降一條路可走。
朕可以保證的是投降之后,朕不會傷害他的家小,畢竟那也是朕的親人?!?
長史知道皇帝這是不信任他,若是他能把朱高煦勸說的無條件投降,他算是立功一件,若是朱高煦不接受無條件投降,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朱高煦的屠刀。
罷了,自己已經無路可退,只能寄希望于朱高煦能夠放下武器,出城投降。就算死在朱高煦的手中,也能為子孫后代掙下一份榮耀,至少能夠福澤三代。
朝廷五萬大軍在樂安城下二里之外扎下營盤,朱瞻基讓人將長史送到樂安城下,長史沖著城上高喊“漢王!臣回來了,帶來朝廷的條件,請漢王將臣放進城去,臣好與殿下詳談?!?
朱高煦此時正在城墻上觀看朝廷大軍的軍容,不由得暗自贊嘆。朱高煦帶兵多年,軍隊的戰斗力如何,只要看一下他的軍容軍貌就能看個差不多。
看著各個旗幟下的朝廷大軍,幾桿將旗之下的京營官兵其軍容風紀并不出彩,基本保持了京營軍隊一貫的水平。讓朱高煦擊節贊嘆的是中軍的軍隊,這支軍隊衣甲分明,在扎營時分工明確,扎營的速度明顯比其他軍隊快上很多。
這樣的扎營的速度一定是日常訓練的時候經常練習,可見這支軍隊平常的訓練強度之大。
朱高煦暗自評估了一下,自己帶著自己手下的軍隊在巔峰狀態下也未必能夠戰勝他們。
朱高煦知道這是大侄子自己訓練出的軍隊,可以說是皇帝陛下嫡系中的嫡系。有這樣一支軍隊在皇帝身邊,大侄子的皇帝之位看來是坐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