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坐上談判桌的李擎像是變了個人,不再咄咄逼人,笑著對阿魯臺道“陛下有旨,既然韃靼已經歸附我大明,那就是一家人了,韃靼想要點武器保衛自己,是合理的要求,朝廷自當鼎力協助。”
阿魯臺大喜過望,沒想到大明還真愿意賣武器給韃靼部,這是天大的好事。阿魯臺的態度變得更加的謙恭,帶著一些諂媚的笑容問道“不知朝廷何時能將武器裝備給我們?”
“那得我們的聯合軍隊組建起來之后,聯合軍隊的人選必須要朝廷親自挑選,挑選到任何人你們都不得阻攔。”
“這是自然,只要是聯合軍隊挑到的人,我們絕對會放行,不過這聯合軍隊也有我韃靼一份兒,這軍官中是不是也要有我韃靼的人選?”
“這不需要你們說也會安排,按照雙方出人的比例,軍官也按照這個比例選擇,當然所有韃靼的軍官必須是副職,這是朝廷掌控這支軍隊的底線。”
阿魯臺沒在聯合軍隊方面的軍官安排上面去糾結,沒有多想就同意李擎的要求。六千人的軍隊,還有一半是他們蒙古人,能有多大的威脅?
“李大人放心,韃靼上下對這樣的安排沒有意見,既然已經做了大明的臣子,就應該恪守臣節。”
“和寧王爽快,本官就喜歡與和寧王這樣的爽快人說話!既然韃靼歸附了大明,韃靼所控制的土地自然是屬于大明的土地,只是由韃靼部管理,這一條沒有意見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一條我們沒有意見。”
“既然是大明的土地,那我大明對韃靼就有主權要求,首先大明有在韃靼修路、移民、采礦的權利。這一條有意見嗎?”
阿魯臺對修路、采礦沒什么敏感的地方,可是對移民就有些敏感了。若是漢人都跑到了草原上,蒙古人去哪里生存,草原就這么大,牧場就這么多,漢人占多了,蒙古人就沒有了。
“李大人,草原貧瘠,并不適合耕作,不知漢人移民草原做什么?”
“開礦啊!開礦難道不需要人嗎?再說還要就近為開礦的礦工挑選適合耕作的土地,為礦工糧食。不過和寧王請放心,選擇耕作的土地不會太多,陛下親自傳下口諭,草原土壤厚度不夠,不能隨意墾荒,不然就會造成土地沙化。”
阿魯臺心中震驚,這個大明皇帝一共也沒到過草原幾次,竟然這么清楚草原的情形。草原最大的威脅就是逐年的沙化,尤其是過渡放牧的地方。不然牧民們也不會一年之內四處遷徙,逐水草而居。
皇帝陛下竟然能夠看透草原上的本質,看來真不能小瞧這個新皇帝。阿魯臺由衷地贊道“陛下圣明,若是只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帶,形成一些農耕區,除了供應給聯合軍隊和礦工,韃靼牧民也能得到一些好處。牧民們完全可以用牛羊去換取漢人的糧食。”
“和寧王能這么想就再好不過,朝廷的初衷也是如此,就像昨日本官拒絕向你們糧食一樣,大明人口太多,自己生產的糧食大明內部還不夠吃,到處都是流民,哪有余力向你們糧食。”
“李大人說的是,不知朝廷打算從哪里開始選擇耕種地點?”
“朝廷的東勝衛,現在被你們占據的河套地區,那里在先秦兩漢、乃至大唐都是我漢人的故地,只因后世子孫不肖,才漸漸丟失了故地。
現在河套地區已經成了你們的牧馬的牧場,河套地區在黃河轉彎處,有句話說的好,黃河百害,為富一套。那里應該是理想的復耕區。當然現在在開發河套不能隨意開發,要有合理的規劃。”
聽到李擎說先拿河套做耕種的試點地區,阿魯臺老臉一紅道“李大人實不相瞞,河套如今已經控制在瓦剌的手里,那些叛逆如今勢大,沒有朝廷的幫助,某的兒郎們打不過那些逆賊。”
“和寧王倒是實在,放心,朝廷既然說要以河套為試點,那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