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涉及到種族滅絕的計劃,沒有人敢于付諸紙上,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影響,讓華夏人背負著很大的思想道德包袱。
具體操作上也不會如西方列強那樣進行屠殺以改變人口比例,通過男女隔離的方式達到減少人口的目的。雖然聽起來一樣并不人道,但是比起屠殺來說聽起來要順耳多了。
在談到人口比例上,朱高煦咬牙切齒的說道“在大明的時候,孤從來都沒有覺得普通百姓有多重要,視之為草芥,總覺的大明百姓萬萬,永遠也不會有缺人的時候。
然而來到這里,才發現人口對于一個國家有多么重要,如果孤現在有一百萬人口,就能將這個大島能夠住人的地方差不多填滿。
至于密林深處,暫時咱也沒那精力去砍伐,不出來不知道,總覺得天下只有大明一塊好地方,沒想到比大明好的地方多了去了。
老馬返回國內替孤上疏皇帝請求皇帝將國內的流民都給孤收攏起來,這些流民孤都要了,收攏救助流民的花費全算在孤的身上,孤慢慢去還!”
“這事應該不難,不過肯定不會都給你,安南舊港到處都缺人,一方面是船隊運力有限,另一方面就是大量遷徙移民那是要做巨大的投入的。
陛下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在努力安置流民,可是陛下手頭能夠調動的錢糧畢竟有限,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將所有的事情都鋪開。
殿下耐著性子等一等吧,以后你們自己有了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回大明招人,只要保證移民到來能過上好日子,陛下也是樂見其成的。”
朱高煦知道鄭和說的是實話,皇帝到現在都只有一后一妃,后宮更是將人員減了又減。
都說皇帝是商賈皇帝,總想著做生意與民爭利,可是皇帝陛下掙到的錢可沒裝進自己口袋里,而是快速的將錢花了出去。
朱高煦是來到了漢王島才真正負起了十萬人的生死,真正的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責任。
一睜眼十萬人的吃喝拉撒都要他一言而決,十萬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何更好的調動這十萬人進行伐木、開荒、捕魚等工作,讓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被重用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漢王國這十萬子民心甘情愿的為他賣命,這十萬人是他的班底,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就是光著屁股滿地跑的娃娃對他來說都是無比的重要。
登陸營地條件稍微好了一點之后,朱高煦開始招募讀書人為這些孩子開蒙讀書,這些軍戶子弟才是漢王國的未來。
鄭和時隔幾個月后再見到朱高煦,就明顯的感覺到了漢王與在大明時不一樣了,雖然還是脾氣火爆,張嘴就罵人,但是處事的手段更加沉穩老練,甚至鄭和在朱高煦的身上看到了一些太宗皇帝的影子。
果然還是環境鍛煉人,朱高煦若是在大明時就有這么沉穩干練,這帝位花落誰家還真的猶未可知呢!
“老馬!感謝的話某就不多說了,你看看我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錢,因為要錢沒有用。
你回到國內不拘什么東西,只要是我漢王島上用的上的就替某家采購上,到了某這里,你愿意用什么結算都行。
前些日子,一個百戶在開荒的時候發現了一座銅礦,這礦不是朝廷發現的,理應歸我漢王國所有,不過你也知道我這里缺少采礦、冶煉的匠人。
老馬回去后想辦法弄幾個懂的匠人過來,這礦某給你二成干股如何?”
這一刻鄭和說不心動那是假的,在大明銅就是錢,這東西就是硬通貨,有多少都不愁賣。
不過鄭和還是拒絕了,這么多年下西洋,多少好東西在自己眼前飄過,若是自己想撈錢,早就富可敵國了。
鄭和如今已經步入老年,也沒有多少年的活頭,自己一個閹人又沒有后,要那么的錢干什么?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殿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