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直到有一天一個庶民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掀起了歷史上第一場由庶民發(fā)起的抗爭,
庶民的聲音第一次受到了貴人的正視,往后的歷史長河中,庶民們一次次的向貴人們變達了自己的不滿。然而庶民沒有知識,沒有沒有確切的行動綱領(lǐng)。
不管庶民如何努力得到的結(jié)果都是兩條,一條是失敗,大多數(shù)情況下庶民的反抗都是失敗的。另一條是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庶民努力推翻了貴人,然后新的一批貴人踩著上一批貴人的鮮血成為了新的貴人。
朱瞻基知道,大明如果不做出改變。將庶民逼上絕路,早晚有一天庶民的怒吼會掀翻整個大明朝。
皇家子弟去普通學堂讀書,與庶民廣泛接觸,他們才會知道庶民的需求,才會懂得傾聽庶民的聲音。
昌平公主是皇帝的第一個孩子,理應(yīng)在這方面做出表率,不管皇后有多么的不舍,大姐兒最終還是要去學堂。
這是朱瞻基讓子女了解民間疾苦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會讓這些金枝玉葉體驗農(nóng)人勞作的辛勞。
今天對皇后的勸說還是以失敗告終,皇后的態(tài)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你是皇帝你說了算。不過我是不會幫你安慰孩子,讓孩子按照你的要求隱藏身份去學堂讀書。
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讓她不暴露自己的身份非常的難。這必須要皇后這個做母親的耐心對昌平公主進行告誡,讓昌平公主知道暴露身份的嚴重后果。
即使在宮中,昌平公主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開始讀書,老師是宮中的女官胡尚宮,這位女官是一位學識修養(yǎng)都不錯的女官,更重要的一點是胡尚宮是皇后的親姐姐。
正因為胡尚宮是昌平公主的姨母,不免對她有些溺愛,再加上朱瞻基多年沒有子嗣,身邊就這么一個女兒,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現(xiàn)在的昌平公主刁蠻任性的毛病一點兒不少。送去學堂對她的行為約束,也會起到一個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