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從皇帝的話語中聽出來勃勃的野心,開疆擴土是每一個有作為的君主最想要的功績。
在當今皇帝的主導下,大明在南洋越來越強勢,舊港宣慰司的地盤越來越大。需要更多的移民填補這些地盤,只有漢人占滿了這些地盤,這些地盤才能真正屬于大明。
“陛下!南洋如今到處都缺人,臣覺得我大明的擴張應該適當放緩一些,不然恐怕崩盤的可能,國內的移民也不是無窮無盡,總有一天是會枯竭的。”
“你說的這些朕豈會不知,不過如今的天下是最好的時代,我大明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占領最好的好處。若是朕現在不推動,等到后世子孫一旦懈怠,天下利益集團形成了制約,再想推動可就難了。
大明不走出去,不代表別的國家不會走出去,這些話朕不敢與別人說,他們也聽不懂。整個大明能夠看到世界大勢的人,也就只有你鄭和了。就連王景弘也只能作為執行者,而缺乏大局觀。”
“陛下謬贊了,臣不過這些年蹈海萬里,見得多了一些而已。”
“這就是見識,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就是見識。”
“陛下說的是,不出去根本就不知道天下有多大,就拿我大明一些價錢堪比黃金的香料,在南洋一些島嶼遍地都是。這些香料是奧斯曼人最喜歡的商品之一,據臣所知他們大量采購香料最終的目的地是送往極西之地,那里的人以肉食為主,對香料的需求及其龐大。可以說只要有香料運到那里,多高的價錢都能賣掉。”
“那極西之地是不是叫做歐羅巴?”
“陛下也知道歐羅巴嗎?”
“朕有所耳聞,前元的時候有個來自極西之地的色目人,皮膚慘白,有一雙栗色的眼睛。這個人在前元留下不少極西之地的傳說,朕也是查閱檔案才發現了這些逸聞趣事。
歐羅巴之地有很多小國,這些小國的國王必須要經過他們共同信仰的一種宗教的教主加冕才能正式成為國王,沒有教主加冕的國王是不合法的,甚至有可能被綁在火刑柱上活活燒死。
可以說是一片黑暗之地,不過在這個色目人來到中原的時候,他們當中的一些智者已經開始反思宗教的合法性,并開始嘗試掙脫宗教的束縛。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想那歐羅巴之地也不會再是黑暗之地,他們的思想一旦解放,形成先秦時的百家爭鳴,崛起的速度根本就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
“陛下圣明,那歐羅巴確實已經崛起,以前都是奧斯曼在壓著歐羅巴人在打,現在雙方之間已經能夠打個有來有往,雖然奧斯曼人整體上還是占據優勢,但是卻再也不會形成一邊倒的優勢。
而且歐羅巴人極善于修建軍事堡壘,臣聽一位奧斯曼帕夏說過,這種純粹為了軍事目的修建的堡壘,易守難攻。臣覺得我大明也完全可以學習這種堡壘的建造方式,在南洋各個要害之地修建。”
“這個想法非常好,有了這樣的堡壘就能用很少的駐軍控制住一些要地。一事不煩二主,主持建造這些堡壘的差事就交給鄭愛卿了,記得繪制好地圖。”
“是!臣遵旨!”
鄭和領旨之后,想到漢王的囑托,覺得趁著現在這個工夫在皇帝遞上幾句話,也算是對得起漢王的盛情款待。
“陛下,臣在返回大明之前繞道去了一趟漢王島,漢王殿下如今是干勁十足,已經開荒五十萬畝,第一批二十萬畝的水稻已經收割,臣去的時候漢王正在帶領國中民眾進行插秧,漢王島常年都是夏日,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開發出來之后真的是一塊風水寶地。”
“朕的漢王叔如今肯躬身做事了,這可是一件大好事。你鄭和說了這么多,不會是替漢王做說客吧!”
“臣是陛下之臣,怎么可能會替漢王做說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