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四年三月初九正式開業。
為了這一天,寶源局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首先最難的是制作銀幣的沖壓設備。本來寶源局給出的方案是如同銅錢一般鑄造,卻被朱瞻基一口否定了。
朱瞻基給出的要求是外觀必須漂亮,還要防止奸商從銀幣上刮銀,造成銀幣分量不夠。鑄造出來的東西沙眼太多,外觀也太過粗糙,根本就不是他理想中的銀幣的樣子。
為了這套沖壓設備,寶源局的工匠愁白了頭發也沒想出來,最后去請教皇家制造局的工匠們,皇家制造局的工匠提醒他們,要想沖壓銀幣,人力肯定是不行的,要利用機械動力。
為了給寶源局的工匠做出示范,特意讓他們去看永定河畔看了制造局的打鐵設備。寶源局的工匠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樣啊!
有了思路以后剩下的就是如何進行制造,對于工匠們來說反倒是不難了。
經過數次修改之后終于大明朝第一枚銀幣誕生了,銀幣背面是代表華夏的龍圖騰,同時也象征著皇權。銀幣轉圈一圈防止刮銀的鋸齒,整個銀幣看起來要比以前那些銀餅子高級多了。
銀幣正面四周寫著宣德通寶四個年號印跡,中間無孔寫著“壹兩”兩個字。樣品制好之后呈到皇帝面前,朱瞻基拿起銀幣看了看發現外觀已經沒有什么可挑剔之處。
拿到嘴邊吹了一下,放到耳邊竟然沒有聽到響聲,朱瞻基暗自嘀咕:難道是后世的人在騙人嗎?
忽然他想到后世的銀幣可是摻了銅的,摻銅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銀幣的硬度,純銀太軟了,制成銀幣容易變形。
朱瞻基兩手捏住銀幣的兩邊使勁兒一掰,發現銀幣竟然彎了,果然少了哪一道工序都不行。
當然加入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掙錢,一兩銀子兌換一個一兩的銀幣,憑白的就用一錢銅換了一錢銀,這生意當然是可以做的。
以后皇家銀行單是一個銀幣兌換就能讓銀行賺得盆滿缽滿,更別提以后將會開展的貸款、匯兌等業務,哪一樣不都是最掙錢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