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顏明顯經過了多年的開發,已經有了成片的土地,這些土地都屬于漢人移民。
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以宗族聚居在一起,族中青壯不但要承擔著耕種土地的重任,還要承擔守衛土地的重任。
在漢王沒來這里之前,漢人在對陣土人進攻的時候并不占多少優勢,漢人能在南洋活下來,全靠著勤勞肯干,用汗水澆灌出的財富。
就算如此,他們還要受到土人的打劫,有時候一年的收成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土人全部劫走,因為對抗土人,每一個漢人的宗族每年都會死人,傷殘者更是家常便飯。
自從漢王派兵占據了三寶顏,土人打劫漢人的事件再也沒有發生,這讓這些移民著實輕松了不少。當然漢王打下三寶顏也不是為了做慈善,除了為了抓捕奴隸之外,朱高煦更看中了三寶顏的人才。
在召見這些漢人移民的話事人的時候,朱高煦更是明確表態,以后所有人都必須得向漢王國繳納賦稅。王國征收了百姓的賦稅,自然要庇護百姓的安全,未來漢王國保證不會有土人打劫百姓的惡劣事件。
移民普遍已經受夠了土人的打劫,雖然漢王國也不是善男信女,也一樣要向他們征收賦稅,但是漢王國征收的賦稅是有數的,也是可控的。
朱權來到三寶顏看到的就是與大明國內差不多的景象,他沒想到在這他想象中蠻荒之地,竟然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在朱高煦還未來到的幾天時間里,朱權每天都在三寶顏四處轉悠。
他將三寶顏與大明國內的地方進行了一些比較,發現這里就如同大明一些大一些的集鎮。百姓平時耕作,閑時就會到集鎮上售賣自家出產的土產。
不過三寶顏的百姓看起來普遍要比大明境內的百姓富裕,朱權轉了幾天都沒有發現一個面有菜色的人,可見在這三寶顏應該是沒有吃不飽飯的人。
百姓都能吃飽飯,聽起來是多么低的要求,可是在古代社會卻是難以企及的高峰。任何一個能夠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朝廷,都可以稱一聲盛世!
朱權忍不住問朱瞻圻:“大孫子!這地方可是你們父子這兩年經營起來的?”
“寧王爺爺!這地方乃是我華夏先民一磚一瓦建設起來的,我父子不過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你說什么?這里怎么還有我大明百姓,是誰讓他們來的?”
“確切的說他們不是我大明的子民,他們是前宋移民,都是為了躲避戰亂而來到這里的。篳路藍縷,創業艱難。老百姓們蹈海而來,結寨自保,時不時還要受到土人的打劫。
百姓們早就期盼著有朝廷來給他們撐腰,保護他們不被土人欺負,我父子的到來正當其時,大軍開到三寶顏,老百姓那真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朱權聽著就是一陣膈應,你都流放到這蠻荒之地了,還大言不慚說什么王師。就你家那點兒護衛除了保護你們父子還剩下幾個人。
不過這朱高煦父子倒是好運氣,在這蠻荒之地居然有這么一處霸業之基,若是仔細經營,不出幾年就能兵強馬壯,到時候就是帶兵打回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
“大孫子,你們漢王國如今有多少軍隊?”
“現在軍隊數量比剛到漢王島時少了很多,現在我漢王國常備軍只保留了五千人,這五千人是不參與任何耕作生產之事,只專注于訓練與作戰。
不過每一個村子都會建設鄉兵,做為常備軍的補充,這些鄉兵一旦王國對外用兵,他們將會被征召起來,很快就能編成幾萬人的大軍。
這些鄉兵平常時節都是忙時耕作,閑時訓練,參加訓練的鄉兵,個人部分的分配土地免除賦稅,不過家人的賦稅是不會豁免的?!?
這不還是大明的軍戶制度嗎?朱權沒有從朱瞻圻的話語中聽出什么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