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東西,朱權除了羨慕漢王國有人之外,對朱高煦的這套軍事制度沒有半分興趣。
很快朱高煦從新樂安趕了過來,鄭和注意到朱高煦是乘坐著一艘二百料的小海船來的,這艘模仿大明福船建造的小海船,雖然排水量不大,跟大明海軍的軍艦相比這就是個大號的玩具而已,但是鄭和卻從這艘船上看出來朱高煦的勃勃野心。
這個漢王殿下也想吃海上飯了,這件事必須要向皇帝稟報,評估接下來漢王國的造船技術能夠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同時朝廷也要評估漢王國發展海貿對大明的影響,不過這是以后的事,現在的漢王國造船技術想要繼續進步沒有個十幾年工夫是不可能的。
船造的越大,難度是成幾何倍數增加,沒有外力的幫助,漢王國將船造到五百料已經就是一個極限。除非是得到大明造船工匠的指點,不然一個適航性就能難倒漢王國的一群小木匠。
在三寶顏的世子府中,朱高煦與朱權行禮道:“十七叔怎么也來了南洋,陛下怎么舍得讓您這把老骨頭受這罪?”
朱權老臉一紅,知道自己那點兒破事也瞞不住,便一五一十將自己為何被改封到寧王島說了一遍,尤其是著重說了皇帝無恥竟然造謠自己將要謀反,最后還被金英那個二愣子擺了一道。
朱高煦哈哈大笑道:“十七叔算是碰了陛下的逆鱗了,陛下最看重的就是造幣之類的事,別說您在國內了,就是我漢王國也不準我漢王國私鑄錢幣,所需錢幣必須要由朝廷制作。
至于是什么原因,本王也不知道,興是陛下就喜歡工匠之事,任何關于工匠的東西陛下都會緊張,您不但私鑄銀幣,而且還要以次充好,完全敗壞的是陛下的信譽,您若不是宗室長輩,估計早就給您一條白綾讓您自我了斷了。”
“朱瞻基造的銀幣老夫看過,制作如此精美的銀幣哪里還有什么利潤,真不知道皇帝為什么這么在意這些奇技淫巧之物,這些東西難道真的能夠富國強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