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若不是知道這位以后能干出什么樣的大事,也會被他這番操作所迷惑。
這是個心智、手段俱佳的梟雄,這才二十歲左右就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現在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重視這個紈绔子弟,若是朱瞻基說這個人未來會將大明皇帝俘虜,差點滅亡大明,估計大臣們會認為皇帝失心瘋了。
越是這樣朱瞻基越是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可低估,在人毫無防備的時候給出致命一擊,這才是最可怕的。
這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放他回到草原,目前韃靼與瓦剌互相敵對,誰也奈何不了誰,兩方誰都不敢得罪大明,因為大明有決定他們生死的力量,只要大明拉偏架,另一方必敗無疑。
之前的韃靼已經快被打得滅族,然而大明一出手,馬上就讓雙方的力量平衡起來。
大明要做的就是讓草原上的這兩股力量永遠不能合力,一個分裂的草原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等到工業革命成功后,大明的鐵路修到草原,能夠完全控制草原的時候,草原就會徹底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然現在最要緊的是如何與瓦剌談判,為了能夠達成互市協議,脫歡連最喜歡的兒子都送到了大明當質子,若是談不出一個好的結果,瓦剌人絕對不會同意。
若是把瓦剌逼狠了,這脫歡一狠心,再次跪倒在阿魯臺的馬前,甘愿做韃靼的獵狗。北方邊墻綿延萬里,蒙古人若是與大明死磕,頻頻襲擾邊墻。即使造不成傷筋動骨的損失,也會造成不斷的失血。
蒙古人可以說是天然的騎兵,而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快,蒙古人真要在萬里邊墻頻繁襲擾大明,大明每年在邊墻的投入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將極大的阻礙了大明的發展。
既然大明打下了草原也守不住,那就不如不打,可是也不能放任不管,用經濟手段羈縻就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手段。
在也先覲見之后,朱瞻基給也先封了一個恭義侯的虛號侯爵,除了名號好聽之外沒有任何實權,就連食邑都沒有一戶,只有一份按照三品官員發放的俸祿。
雖然是質子,沒有了政治權力,但是該有的體面還是要有的,不然如何能夠顯示出大明的大國風范。
異族封爵,爵位名稱往往都有告誡之意,所謂恭義就是要告訴瓦剌既然要選擇稱臣,那就要謹守臣節,恭敬而忠義。
當然這樣區區一個名號就能讓一代梟雄俯首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讓也先看到令他絕望的差距的時候,他才會真正理解這個爵位的含義。
覲見之后,朱瞻基帶領百官檢閱了在南海子進行訓練的羽林軍騎兵。當也先看到這四千騎兵,如墻一般踏著整齊的步伐從眾人面前疾馳而過,心中驚恐萬分。
身為草原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自然是知道這奔馳的騎兵想要保持整齊的隊形是何其難也。
整個瓦剌也挑不出一支如眼前這支騎兵這樣整齊劃一的騎兵,單單從騎兵的整齊度上就能看出這支騎兵的訓練水平,這得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以及大量的錢糧。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樣的一支騎兵肯定有一種專門的騎兵訓練方式,若是沒人指點也先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練不出一支這樣的騎兵。
也先頓時覺得瓦剌的未來一品黑暗,從前與大明相比還要一點底氣,就算打不過還可以跑,若是大明這樣的騎兵有個幾萬人,想跑都跑不掉。
檢閱過后,朱瞻基問也先道:“讓你見笑了,大明百姓農耕為主,并不擅長騎兵,在你們這些馬背上長大之人面前展示騎兵有些班門弄斧了!”
也先心中吐槽,你是皇帝,你想怎么說隨你,當我眼睛瞎嗎?這樣的騎兵整個瓦剌也找不出一支來,若是這樣的騎兵都叫不擅長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