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瀠知道皇帝對朝廷這種薄來厚往的藩貢體系嚴重不滿了,可是就連青皮混混都知道想讓手下的兄弟跟著老大混,就得給手下的兄弟好處。
沒有好處人家憑什么要聽你的命令,跟著你出去砍人,連青皮混混都明白的道理,皇帝能不明白嗎?
大明憑什么稱天朝上國,這天朝上國可不是你自己說是就是的,那是周邊的藩屬共同認可的。人家為什么認可你是上國宗主,還不是能在大明這里得到好處。
若是按照皇帝的想法,對于朝貢者不給任何好處,那還有誰會愿意再來朝貢,沒有藩屬國的追捧,大明好意思自稱天朝上國嗎?
胡瀠的想法代表著大明大部分官員的想法,如果朱瞻基沒有奇遇,他的想法也是如此??墒瞧煺盎懒艘环N更加有效的控制方式,怎么可能還愿意當這種給人送好處的冤大頭。
“陛下可有更好的辦法讓藩屬國不敢背叛?”
“老大人覺得瓦剌為何會不惜安排質子入京也要加入朝貢行列?”朱瞻基沒有直接回答胡瀠的問題,而是反問道。
胡瀠心說這不是明擺的嗎?瓦剌想要與朝廷進行互市,以換取急需的物資。
“陛下是說朝廷以利誘之?”
“以利誘之太難聽了,應該是互惠互利,平等交易才是長久之計。再說只要我大明掌握這些藩屬國的經濟命脈,他們還敢背離朝廷嗎?
比如說草原,在我大明的引導之下,開始大規模的養殖羊群,依靠賣羊毛就能獲得不錯的收入,一旦我大明不收他們的羊毛,你認為他們會怎么樣?”
胡瀠后背一陣發涼,怪不得皇帝要大力的收購草原上的羊毛呢,這是想讓草原上的部落認為原來沒什么用的羊毛以后就是發財的寶貝,而且剪了羊毛一樣不耽誤宰殺吃肉,等于是讓他們白白的撿了一次錢。
在這樣刻意的引導下,草原上的羊群只會越養越多,有一天羊毛成了他們的經濟支柱的時候,一旦大明斷了他們的羊毛采購,整個草原都會哀鴻遍野。
但凡有點理智的草原部落首領都不敢得罪大明,原來這就是經濟控制,通過影響對方的經濟命脈從而控制住對方。
“陛下!以后瓦剌是不是也會大規模的養羊?”
“瓦剌養什么是瓦剌自己的事,我大明天朝上國怎么可能干涉瓦剌養什么?”
胡瀠覲見皇帝的時候,大明與瓦剌之間的談判也拉開了帷幕,別看也先是脫歡的兒子,在明人眼中就是小王子,可是在談判中做主的卻是瓦剌出使的正使。
在談判桌前,也先很守規矩,基本上都是只聽不說,完全是正使在做主,即使是有些條款正使詢問也先的意見,也先也是表示正使既然是瓦剌的代表,自然要以正使的決定為主。
談判開始之后,首先第一個議題就是雙方的地位問題,別看脫歡為了拿到互市的資格,連最中意的兒子都送了出來,可是真要地位給的低了,那是絕對不會干的。
這是個講究名分的時代,脫歡為什么到死都沒有當上大汗,那是因為他不是黃金家族的后人,這與阿魯臺的情況完全一樣。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瓦剌與韃靼都是權臣當道,都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正使要求朝廷給予瓦剌的封賞地位必須要高于韃靼,名義上瓦剌必須是韃靼的上官。這一條被李擎一口回絕,在大明眼中,所有藩屬一視同仁,都是天子的臣子。
外藩國主都封郡王,瓦剌何德何能,能讓朝廷為你更改規矩,這事沒得商量,誰要敢答應這個條件,估計會被群臣噴死。
瓦剌正使當然也知道這一條根本過不去,之所以這么要求,無非是想在接下來的條款中的占得優勢。
瓦剌提了條件之后,李擎也提出了朝廷的條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