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帑的收入一直都在忙于救助士紳制造出來的流民,以至于在朱瞻基的計劃中的銀行一直拖到今年才正式成立,沒辦法皇帝手中的準備金不夠,不敢輕易開業,一旦出現擠兌,銀行兌不出足夠的銀子,銀行再想豎起信用可就難了。
好在大明的官員士紳都是后知后覺,在銀行成立之初根本就沒有看出銀行的厲害之處,他們甚至覺得這皇帝是有錢無處花,打算用這種方式邀買人心呢!
然而隨著銀行業務的展開,這些手握大量錢糧的大戶發現,那些泥腿子們缺錢的時候不再向他們借印子錢,而是選擇了向銀行貸款,只要是有能夠抵押的固定資產,房產、地產都可以,就能從銀行貸款,而且月利不超過五分,也不會利滾利。
每月只要將利息還上,本金一直不會變化。貸款到期之后若是還不上本金,可以將利息結清還可以有一次申請貸款延期的權利。
這樣的利率放在后世是妥妥的高利貸,換算成年利率要六成利息,一兩銀子就要還一兩又六百文。可就是這樣的高利率對于百姓來說都是非常優惠的利率,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哪個更實惠他們看得很清楚。
大戶們發現今年向他們借錢的百姓少了很多,向他們伸手借錢的都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破落戶,這些人大戶們也不會把錢借給他們。
若是這些有地的百姓不借他們的錢,他們想從百姓手中將土地弄走就會特別的困難,在華夏百姓的心里,賣地那是敗家子才干的事。
不逼到死路上誰會賣掉自己家里如同命根子一般的土地,大戶們無法巧取豪奪,自然就將不滿發泄到銀行身上,他們不敢直接指責皇帝。可是銀行他們可就不怕了,不過他們知道這是皇帝的產業,也不敢一下子就把路堵死,可以先禮后兵嘛!
大戶們選出代表將銀行大掌柜約到了‘全聚德’烤鴨店,銀行掌柜名叫柳茂祥,與程蘆山和李擎等人一樣,是朱瞻基最早培養的一批算學人才之一,一直以來都在默默幫著皇帝管理著內帑的賬目,是皇帝在宮外制衡宮內宦官的重要助手。
由于銀行的建立,皇帝的內帑全部轉移到了銀行金庫,充作銀行的準備金。后宮之中需要支取俸祿月例都要經過銀行的賬目。
內宮的太監、女官們再想上下其手貪墨內帑可就難了,這風險不是一般的大。
柳茂祥的本意是懶得搭理這些貪婪無恥之徒,可是上報到皇帝那里,皇帝卻讓他去聽聽這些人到底說了些什么。
沒辦法,既然皇帝說了必須去,柳茂祥只能硬著頭皮去參加在他看來是一場鴻門宴的宴會。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一人站起來說道:“柳掌柜,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您也是體面人,不能把屁股坐在泥腿子那邊,您這樣低的利率可是破壞了規矩!”
柳茂祥抬眼瞅了一眼眼說話之人,說道:“鄙人不過是一個掌柜的,定多少利率那是東家之事,鄙人實在是管不了!”
“您做不了主,那誰能做的了主?”
“陛下能做的了主,你們可以去問問陛下是否愿意和諸位一起抬高利息,獲得好處!”
他們哪里敢去質問皇帝,生怕皇帝一生氣將他們全部砍了。不過這些人卻有狡辯的理由,一人怒喝道:“閉嘴!天子受萬民供奉,怎會做這下賤的商賈之事,你這小人如此詆毀君上該當何罪?”
柳茂祥冷笑一聲說道:“知道皇家銀行是干什么的嗎?本官不妨告訴你們,是管理皇家內帑的,”
眾人一愣,剛才還自稱掌柜的柳茂祥怎么開始自稱本官,他們可不相信柳茂祥敢冒充官員,唯一的可能就是這人是皇帝的私人官僚。
若這人是皇帝任命的官員,那皇家銀行可就不是什么商鋪,而是如內廷十二監四司八局一樣的正經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