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冷汗可就下來了,本來他們以為皇帝只是借此人之手斂財,沒想到皇帝竟然是拉下臉面親自下場。
“柳大人既然是為天子管理內(nèi)帑,為何要將天子內(nèi)帑放貸出去,掠奪民財,與民爭利?”
這帽子扣得可真大,與民爭利一詞就是文官壓制皇權(quán)的慣用伎倆,柳茂祥對此早有準備,反問道:“本官與哪個民爭利了?”
“你如此放貸,那些貸了你銀子的百姓,一年辛苦只夠歸還你的利息,如此盤剝之下,百姓可有活路?”
“百姓有沒有活路百姓自己知道,若是各位有疑問,我們不妨去問問在我皇家銀行貸款的百姓,可受到了盤剝?”
這些人無非是拿話術(shù)擠兌柳茂祥,真要去與百姓對質(zhì),他們哪里敢去,自己什么德性自己心里清楚。百姓正是看到皇家銀行的利息低,而且沒有利滾利,才愿意在皇家銀行借貸。
若是進行對質(zhì),這些自耕農(nóng)或者小商販自然是支持皇家銀行,能夠為他們在資金周轉(zhuǎn)困難的時候提供緊急的資金幫助。
然而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大戶人家靠的就是利用印子錢兼并土地,如今皇家銀行一出,他們還怎么兼并土地,沒有個幾萬畝土地傍身,哪好意思稱老爺!
正面上不敢硬剛的大戶們,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擋不住皇家銀行放貸,那就推波助瀾,讓皇家銀行多放出點兒貸款。
大家一商量,如何讓皇家銀行多放款呢?只有大家把錢先存進銀行,讓銀行有足夠的現(xiàn)金流,這樣銀行就可以放心的向外放貸了。
幾天后,柳茂祥就發(fā)現(xiàn)來銀行存款的人多了起來,而且都是至少一百兩以上的大戶,更重要的是這些儲戶都是選擇了活期儲蓄,這樣不合常理的儲蓄讓柳茂祥感到了不安。
銀行畢竟是一個心生事物,柳茂祥也只能聽皇帝給他講一個皮毛,遇到這樣的問題他不敢自專,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稟報到了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