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方法去救災吧。
“范安!通知皇家糧業派人進駐各個受災的州縣,開始大規模收購蝗蟲,一斤一文錢!
同時派人向各個州縣發出朕的口諭,所有百姓全部動員起來捕捉蝗蟲,能抓到多少算多少!”
范安是個非常稱職的執行人,皇帝的命令從來不問為什么,一定是先去執行,實在想不明白才會去問皇帝原因。
范安轉身準備去安排人手,被皇帝叫住說道:“等一下,你親自去一趟房山,讓署理房山知州況鐘動員整個房山的養鴨戶,趕鴨子入田地,朕聽說鴨子非常喜歡吃蝗蟲,也許這鴨子還能成為蝗蟲的克星。”
范安明白皇帝讓自己去房山的目的,一方面是觀察況鐘的理政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幫著況鐘站臺。
以房山百姓的傲嬌,況鐘這樣對房山沒有一點兒貢獻的官兒,突然空降房山,百姓打心眼里是不服的。
唐三任離任的消息傳開之后,百姓差點把房山州衙的墻擠塌了。百姓甚至寫萬言書希望能夠讓唐大人留在房山,他們根本就不信任這個新來的知州。
還是唐三任百般相勸,又鄭重表示房山的政策絕對不會變,如果要變也是變得更好。
況鐘沒有想到這個看起來像是個諂媚小人的唐知州,在百姓中間竟然有如此的威望。這讓況鐘心中壓力倍增,若是他做不好,不用皇帝治罪,說不定會被群情激奮的百姓給趕走。
況鐘不得不當場表示,即使唐知州離任,房山的政策也不會改變,他一定會蕭規曹隨。若是做出對不起朝廷、對不起百姓之事,不用朝廷緝拿,請鄉親們將他這個害民之官當場打死,他況某人以及家人絕無怨言!
這是當眾立誓,老百姓也知道凡事適可而止,就算再想留下唐知州也不能阻礙了唐知州高升的腳步。
百姓們在沒有觸及自己核心利益的時候還是明事理的,在唐三任與況鐘的勸說下紛紛散去。讓況鐘感到震驚的是所有的百姓中竟然沒有一位士紳出面,房山的士紳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