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繼續完善律法。
朱瞻基對于律法并不熟悉,也不敢提出什么建議,這些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他這個皇帝只要把好最后審核的關就好。
給于謙的回復朱瞻基以信件的方式發給于謙,這對于于謙來說是莫大的鼓勵,皇帝在信中不光是批判儒家的虛偽性,更是告訴他接下來該怎么做。
不管牽涉到多少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罪犯,對于罪犯有什么可同情的,當初貪下第一文錢的時候,就應該想到被抓獲的后果。
至于這樣大量的抓人所產生的后果那就不是他這個執法者所考慮的,他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將這些倉場大案的涉案人員全部清查出來,確保沒有漏網之魚。
通州倉場案在皇帝支持下,一直在不斷的深挖下去,隨著官員的級別越來越高,楊士奇有些扛不住了,每天都有各級的官員來找他求情,希望能夠停止對貪腐人員的清查。
楊士奇也沒想到讓于謙清查京畿州縣官員的操守問題,居然扯出如此大案。楊士奇倒是不擔心這些官員能夠翻出什么大浪來,而是擔心,大量的官員被抓,朝堂與京畿之地官員為之一空,他上哪去找這么多合格的官員頂上去。
皇帝卻對此毫不擔心,并且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借著京城官員大換血的機會,楊榮等人又被皇帝帶走,楊士奇完全可以在關鍵位置上安插他的門生故吏。
楊士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門生故吏與現在被抓之人沒什么兩樣,倉場那個地方就是個放屁油褲襠的地方,誰去了那個地方,都會忍不住伸手往自己的懷里撈錢。
自從楊士奇投靠了皇帝,便清楚了皇帝的野心,在皇帝的心里,現在朝廷上下的官員都是皇帝新政潛在的敵人,現在能消滅一些,將來的阻力就小一些。
皇帝的全民納稅新政不可避免的要得罪天下所有的士紳官員,除了皇帝陛下的死忠,恐怕沒有多少人愿意為了皇帝割自己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