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紛紛表示歡迎朝廷施行新政,一場因為意外死亡引發的群體事件,在皇帝的直接干預下,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皇帝不但通過撫恤擺平了死難者家屬,而且借著百姓聚集,宣講了新政的好處。
也許別的人說話,老百姓可能還會覺得不靠譜,是不是在糊弄他們。可是這話是從皇帝的口中說出,那可是金口玉言的皇帝,怎么可能有假。
皇帝的話很快就傳到了士紳的耳中,聽到有人敢多加賦稅,就讓百姓將其扭送到東廠,士紳們不寒而栗。
年齡大的士紳可是還對洪武朝有些印象的,那個時代老百姓可是能夠將貪官抓起來扭送京城的。這宣德小兒也要行洪武暴政嗎?
館陶士紳心中忐忑不安,他們做了什么自己心里很清楚,一旦官府追究責任,一個煽動百姓聚眾鬧事,激起民變的罪名少不了。甚至若是官府心黑一些扣上一個陰謀造反的帽子,那可就是抄家滅族的罪名。
該來的終究會來,出了這么大的亂子,不抓幾個擔責之人,根本就說不過去。首先被抓的就是劉莊的族長,也是劉莊的里正。劉莊的百姓現在沒有愿意支持族長關閉城門對抗官兵,錦衣衛校尉輕而易舉便進了劉莊,圍住了族長家的宅子。
接下來錦衣衛、東廠分頭行動,按照情報挨個抓捕館陶士紳,這些士紳抵死不認罪,可是在百姓指認出他們派出來蠱惑百姓的家人后,只能低下頭不敢再硬頂下去。
這些人要按照什么罪名審判,可以說可大可小,往小了說那就是思慮不周,誤聽讒言,頂多也就判個罰款處罰。往大了說那就是蠱惑人心,陰謀造反,抄家滅族都不為過。
這也是《大明律》不夠精準的原因,朱瞻基覺得等到土地改革完成之后。一定聚攏一批鉆研法學之人,重新修訂《大明律》。
還有一個人也要處理,那就是館陶知縣,正是這位知縣老爺的不作為,才使得事情鬧大。
朱瞻基不管你內心是否反對新政,只要你坐在這把椅子上,你就是朝廷官員,治下出了問題就躲在衙門里,坐看百姓鬧事。
這樣的官說簡單點兒就是惰政,說復雜點兒,百姓鬧事八成背后還有他在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