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驥與于謙、弋謙三人確實被震驚到了,沒想到海外還有如此繁華的地方,初略估計這應該有一個縣城的規模。
雖然說這樣的城池在大明比比皆是,但是那是在大明,是在天朝上國。這里可是蠻荒之地,能夠有這樣一座城池,那就說明海外并不都是蠻荒之地。
漢王國需要的人口更多,與大明的經濟往來也更加的緊密。而且漢王國已經有了一定的手工業基礎,生活日用的油鹽醬醋,身上穿的布匹都能自己生產。但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鋼鐵卻還是需要從大明進口,漢王國也在嘗試自己進行煉鐵,也找到一處小型的鐵礦。
可是煉出的生鐵質量太差,根本不堪使用,想要打造工具,需要鐵匠反復鍛打,去除生鐵中的雜質,其制造成本比從大明進口還要高昂。
目前兩國之間的貿易主要是大明向漢王國出口鋼鐵農具、刀劍、絲綢、茶葉、瓷器,以及其他的一些手工業品。
而漢王國則向大明出口木材、糧食、礦石等原材料,以及漢王國的一些獨有特產。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雙方對于貿易往來都很滿意。
漢王世子朱瞻圻將眾人迎進三寶顏城,路上世子沒有看到鄭和,便問道:“怎么這次鄭公公沒有來?”
洪保將鄭和病倒的消息告訴給朱瞻圻,世子聽完沉默了半天感嘆道:“鄭公公這樣的一代英杰,依然是難逃病痛的折磨,父王一貫與鄭公公交好,知道鄭公公病倒的消息恐怕會傷心一些日子的!”
“鄭公公吉人自有天相,現在在上海養病,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痊愈,到時候還能帶著艦隊揚威四海!”
“但愿如此吧!”
洪保知道這支艦隊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消除不了鄭和的影響,可以說鄭和就是艦隊的靈魂。
在三寶顏待了一個晚上的時間,船隊便起航沿著漢王島的海岸線向東航行,來到漢王國國都新樂安城。
這是一座比三寶顏大很多的城市,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城墻,在這座沒有城墻的城市里。王驥等人看到了勃勃的生機,這種生機甚至在大明的一些鄉村都看不到。
大明的普通百姓活的太過沉重,每天忙碌都未必能夠換來一日三餐的溫飽。這里的百姓一看面色就能知道,絕對是食物充足,而且還能夠吃上葷腥。
如果說在趙王國那些監工的大明百姓活的體面是因為有特權,那么在漢王國的百姓生活富足,那就是因為漢王國的國家富裕,并不需要過渡盤剝百姓。
為何大明百姓在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明活的如此艱難,而離開大明之后,在這個大明普遍認為的蠻荒之地,生活反而富足起來。
王驥三人都在心底問出了靈魂之問,這個問題他們在大明時其實就已經有了一些答案,只是作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他們一直在內心中排斥自己所給出的答案。
現在在漢王國看到的這一切,讓他們徹底的明白真正讓百姓活的艱難的,恰恰是他們這些自命為民請命之人。
而皇帝在山東推行的改革正是要打破他們這種盤剝百姓的特權,皇帝這么做無疑是在與天下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作對,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士紳大戶,都是這一改革的受害者,他們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特權才能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一旦失去了這樣的特權,他們這些特權者只憑著俸祿如何能夠養得起嬌妻美妾,如何用得起錦衣玉食!
可是皇帝使用了分化瓦解的辦法,利用文武對立的關系,首先拉攏了武臣勛貴,徹底的掌握了兵權。通過一個允許勛貴海外建國的大餅,便將勛貴手中的特權置換了回來。
在利用文臣普遍對宗室的反感,在漢王造反事件中成功將漢王封藩到海外。漢王估計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是被皇帝當成了一顆棋子,不過即使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