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被洪保的這個問題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他當然知道反對新政的是什么人,也知道這些人為什么要反對新政。可是這些反對的理由卻拿不到臺面上,他們只能以祖制來進行抵制反對,總之一句話就是祖制就是一塊抹布,對我有利抹布就丟到一邊,對我有害抹布就拿過來惡心人。
一個關鍵的問題來了,若是沒有好處,誰愿意讀書,誰又愿意當官。這天下九成九的讀書人讀書都是為了富貴,在自己富貴的同時也為朝廷做出點兒貢獻。
儒家講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論述都是先己后人,然后家國。然而站在國家層面來說,首先要保證國家利益,然后才是個人利益,有國才有家!
所以說儒家思想根本不可能讓一個王朝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他只能是一個家天下!
于謙是誠實君子,洪保的問題他明知道回答了對自己不利,卻依然選擇了誠實回答,同時也不忘為士紳們辯解了一句:“下官明白陛下的新政能夠國富民強,也支持皇帝陛下的新政,士紳們只是一時利益受損,以后會明白過來的。”
“一個山東布政使司,推行了多長時間還沒有徹底的將新政鋪開,大明有多少個布政使司,一個個推行下去,要多少年才能推行下去?
你也看到漢王國的新政情況,就這么發展下去,你覺得大明與漢國的差距會怎么樣?是拉大還是縮小了,剛才王尚德的一句話說的沒錯,防人之心不可無,可是光防著就有用了嗎?
歷朝歷代哪一朝不防著北方草原,可是當我們衰弱的時候,北方草原依然會毫不留情的打過來,現在的瓦剌與韃靼這么老實,那是太宗皇帝幾次北征與當今北征打出來的。
若是我們自己不求上進,總是抱著自己那點兒利益不放,早晚都會成為異族的兩腳羊!”
洪保的話說的毫不留情,讓于謙幾人面紅耳赤,卻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也許不出來的時候還能夜郎自大,覺得老子是天朝上國,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
可是出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同樣的百姓,在國內變成了流民,來到海外就變成了衣食無憂的小地主。
是他們在國內不努力嗎?這話他們這些有良知的人還說不出來,是誰讓這些百姓變成了流民,又是誰讓他們在海外重獲新生。
洪保見幾人垂頭喪氣的模樣,也不想繼續打擊他們,便說道:“你們知道我們這次航線為何要這么走嗎?”
三人從來就沒出過海,哪里知道這航線的問題,還以為本來就該這么走呢,都搖頭表示不知道。
洪保吩咐小宦官拿來一副南洋海圖鋪在八仙桌上指著海圖說道:“本來若是送你們去上任,應該出了澎湖巡檢司,就應該先到廣州,然后繞過瓊州府,直達交趾布政使司,沿著交趾布政使司的海岸線一路南下,到達舊港,也就是王大人上任的地方。
可是我們選擇了從澎湖直接南下,沿著呂宋島向南到達趙王國,然后又到了漢王國,為何要這么走,那是因為這是陛下交代的。
就是希望沿途看到的景物能夠對你們有所觸動,咱家本來還以為等你們看到香料群島上隨處可見的香料的時候,才會有所觸動,沒想到你們這么快就有所觸動,不愧是陛下親自挑選的大明英才。”
三人沒想到這是皇帝陛下為了他們專門安排的航線,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多的了解海外的情況。三人確實被震驚了,從天津上船的時候,他們三人就紛紛猜測海外究竟是個什么樣子。
他們甚至猜想自己所任職的地方應該是一片荒涼,然而在趙王國就已經讓他們感到不虛此行,等到了漢王國發現到了海外的百姓過的比在大明還要好。
讓以天朝上國自詡的三人臉面上完全的掛不住了,天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