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功績進行審核,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立刻聯合總鎮撫部進行重新審查。
職方司對經過審查沒有問題的官員頒發升遷或者降職的憑證,并且對軍官履歷進行存檔,所有的軍官在職方司都必須要有詳實的履歷,履歷是官軍升遷任用的重要憑證。
軍令司顧名思義就是任何軍隊的調動沒有軍令司的軍令都是非法調動,是嚴重的非法行為,軍事主官將承擔相應的責任。
武庫司現在并不管倉庫存儲,而是對軍隊的軍餉發放、后勤物資的使用進行監督,是兵部的對軍隊的反貪局。
兵部尚書柴車簡要的介紹完新政之后兵部的作用,然后說道:"兵部除了中樞四司若干官吏之外,九邊各個邊鎮都將派駐除軍令司外其他三司官員,考功司官員隨軍隊行動,為軍隊主簿,在戰場上直接記錄官兵功績。
職方司坐鎮后方對考功司主簿所記錄功績進行審核,發現無誤后上報兵部各司。武庫司跟隨糧草輜重行動,與軍隊后勤官一起管控糧草物資的使用以及軍餉的發放。
大明軍隊有羽林軍、九邊、西南邊軍,以及各省地方軍。按照每協三司各安置三人,一人為主官從六品、兩人為佐貳官從七品。整編后大明陸軍二百零八個協,陸軍各地差不多需要兩千左右的兵部官員。
海軍官制是以戰艦為單位,同樣是艦長,大艦的艦長級別要比小艦高得多,大艦上人員也多,兵部三司只在大艦(大艦代表分艦隊)和港口基地駐守人員,三大艦隊三十艘大艦,每艦九人,三十艘大艦就需要二百七十人。
三大艦隊的母港以及其他各個港口也需要安排駐守官員,海軍上下大概需要三百五十左右的兵部官員。
按照平均正七品官員俸祿計算,算上兵部總部官員預算大概為七十萬兩。"
兵部預算居然只有七十萬,這讓楊士奇有了意外之喜的感覺,不過他也能明白兵部改制之后,其權力已經縮水很多。
這樣的預算規模肯定不能再給兵部裁減,接下來就是三個新增加的部門,首先說話的是商業部侍郎郭宜林。
郭宜林做為皇帝的親信,掌握著皇帝的大量私產,一個'保潔日化';每年給皇帝帶來的收益不少于二百萬兩,比起'全聚德';這樣的酒樓,利潤高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這么多年在商場爬摸滾打,對商場自是有一番獨到的理解。做為商人出身被皇帝簡拔的官員,在朝廷中沒有任何根基,最大的靠山就只能是皇帝。
忠于皇帝就是他們這樣的新受益階層的最好選擇,包括李擎、胡元澄、黎叔林、王仲義這些從正統的渠道根本沒有當官的機會的人,他們代表的就是一個新的利益集團。
"陛下!諸位上官!商業部掌管大明一切商業,任何人經商都必須要在商業部下屬的工商管理部門進行登記。
商業行為包括工坊、商鋪、酒樓、客棧、茶樓、戲院等等的以商業貿易行為為主的活動,工商部對這些商業行為有監管的權力,商鋪只允許售賣營業執照上允許售賣的貨物類型。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一個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商家是最可恨的。發現這樣的商家一律吊銷營業執照,并處以罰款整改。
商業部下轄國內司、草原司和海外司三司,國內司在各省成立商業廳、各府成立商業局、各州縣成立工商管理所。
草原司顧名思義負責與草原的互市,還要組織應對未來將要打通的西域貿易,與高原的茶馬貿易。
海外司主要監管大明的出海貿易,對出口商品進行統計和核查,不得有任何不允許出口的商品被夾帶出去。
各縣工商管理所配備一名所長、一名副職,下轄十人左右的工商管理員,還要有一名賬房,一名制證、一名統計。所長從七品待遇、副職正八品待遇,賬房、制證、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