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決定擺駕南京,親自坐鎮南京為周忱在南直隸撐腰。
自從永樂天子離開南京之后,首次有皇帝要親自回到這座大明真正意義上的都城,皇帝出行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需要在臨行之前就計劃好出行的路線,中間停靠的地點。
每個停靠地點都要安排當地官員接駕,并且為皇帝準備行宮,每一趟出行差不多都是勞民傷民,后世的滿清皇帝乾隆下江南差點把滿清的家底折騰光,過度的浪費財力間接導致了白蓮教農民起義的大爆發。
朱瞻基對此深惡痛疾,他是絕對不會做這種勞民傷財之事,這一次的南巡朱瞻基點了兩個協的羽林軍護駕,他就住在軍營里跟著軍隊行軍。
對于大臣們勸諫,朱瞻基一概不聽,并且下旨任何地方不得準備接駕事宜,若有違背所花費的錢糧由官員個人承擔。
沒有了接駕這個噱頭,地方官就不能利用接駕的名頭搜刮民財,到時候好處人地方官撈了,黑鍋卻讓自己這個皇帝來背,他們想得美!
此次南下,朱瞻基點了的將,讓他帶兵護衛自己,并且要求把他的兒子方瑛也帶上,自是求之不得,能夠跟在皇帝身邊,那對未來的仕途可是有著莫大的幫助。
方瑛今年還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的雄心。聽父親說皇帝想要讓他在南巡的途中陪王伴駕,興奮的差點蹦起來。
少年暗暗發誓,見到皇帝一定好好表現,讓皇帝準許他帶領一支兵馬學那霍驃騎一般深入不毛之地,封狼居胥!
宣德九年春二月初三,剛過完二月二、龍抬頭,朱瞻基便在南苑大營點起兩個協的兵馬,由陸軍部提督率領,扈從皇帝南下。
這一次由于是去南京,也算是回老家,皇帝特意請張太后也一并前去,皇后與貴妃孫氏帶著兒女們自然也一并前往。
皇帝返回南京,就相當于朝廷中樞轉移到了南京,內閣留陳山留守京城,與各部侍郎處理一些并不重要的政務。
其他主要官員全部跟隨皇帝前往南京,開春之后,京城也確實沒法待了,到處都是工地,多了那么多的衙門,每個衙門都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建設官衙就成了建設部的首要任務,這就讓建設部一下子就掙到立部的第一桶金。
由于各部獨立預算,再想白使喚建筑隊的工匠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尚書阮安是個太監,跟文官們又尿不到一個壺里,各個沒有衙門的部門只能看著白花花的銀子流到建設部的口袋里。
眾人才驚覺原來這建設部可是個肥差啊,由于工程量太大,建設部開始大規模的招募工匠,手底下的建筑隊伍不斷的膨脹。
為了照顧女眷,朱瞻基這次南下,選擇了全程坐船走運河,兩個協的兵馬在運河兩岸保護,確保不會出現任何的意外。
以大明羽林軍的戰斗力,五千人的兵力基本上已經是沒有對手,從齊化門外的碼頭上登上龍舟,在自己的龍舟上朱瞻基第一次見到了方瑛,這個后來的名將如今不過是胎毛未退的毛頭小子。
沒見到皇帝之前想的那些說辭見了皇帝之后一緊張全都忘了,跟著父親給皇帝行完禮之后,朱瞻基哈哈笑道:"方愛卿!朕有個不情之請,不知愛卿可愿意將令郎跟在朕的身邊當個護衛?"
"陛下!能跟在陛下身邊,那是犬子的造化,臣一萬個愿意!"再次跪地叩首,心情萬分激動,這下他方家三代的富貴是有保證了。
"你也別替孩子做主,還是要問問令郎愿不愿意!"
看著傻愣在一邊的方瑛,有些著急,這小子平常那機靈勁兒哪去了。趕緊拽著兒子跪下說道:"他有什么不愿意的,不愿意臣打斷他的腿!"
"臣不愿意,臣要做追亡逐北的英雄,而不是一個看家護院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