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
西域問題應該是剿撫并用,對當地的蠻夷采取恩威并重之策,讓其慢慢融入我大明。高原問題比較復雜,不是高原難打,而是我們低處的人上不去,臣跟隨父親在西南,聽去過西南的商賈說過,我們低處的人想要去高原弄不好就得把小命搭上。
臣認為想要徹底解決高原問題,首先要解決大明軍隊和百姓在高原上的生存問題。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就是他們最大的天險,臣認為高原問題可以放在最后解決。
當前最應該解決的是西南問題,西南之地蠻族林立,朝廷當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對這些蠻族采取了懷柔的措施,封給他們土地,讓各個蠻族成了大明內部的獨立王國,這就是我大明西南的土司。
這些土司名義上是我大明之臣,實際上卻是父死子繼的獨立存在,若他們是藩屬國還好,大明并不干涉他們的內政,他們過得好壞也與大明無關。
可是他們是大明的臣民,土司對內壓榨百姓朝廷管不了。可是一旦出現矛盾的時候,土司就會把矛頭指向朝廷,對百姓說他們之所以受苦是朝廷逼的。
朝廷在土司那里什么好處都得不到,卻要當一個背鍋的,這些土司向朝廷稱臣也不是心悅誠服,而是迫于大明的壓力,不敢不服。若是有一天他們感覺大明的力量弱了,馬上就會反咬一口,對朝廷的西南造成巨大的損失,朝廷將會為平定西南付出沉重的代價。"
"那你認為朝廷解決土司最好的辦法是什么?"
"將蠻族頭領全部殺掉,將蠻族百姓打亂與我漢人百姓混居,三代之后,他們與漢人一樣說漢語寫漢字,誰還會知道他們是蠻人!"
朱瞻基搖搖頭,不是說方瑛的辦法不能執行,但是副作用太大了,會讓周邊的屬國產生兔死狐悲之感,他們會時刻擔心朝廷會不會有一天也這樣對他們。
想到歷史有人對方瑛的評價,麓川之役殺了四萬多平民,這可不是兩軍對壘的陣亡,而是屠殺。這個少年的殺心太重了。
"方瑛!朕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道羽林軍當一個大頭兵,從零開始,等到軍官學堂成立朕安排你進武學堂讀書。
另一個選擇是到地方軍區當一個隊官,在地方部隊鍛煉兩年,只要你能做出成績,朕會不吝提拔。同時朕問你一個問題:軍人的使命是什么?"
"臣能選第三種嗎?"
"不能!"
"那臣選擇去地方,羽林軍雖好卻不能經常作戰,臣想去西南,聽說西南準備組建山地軍,臣想去這個山地軍。"
"好!有志氣!朕準了!"說完皇帝沖著屏風喊了一句:"也先!你出來吧!"
從屏風后走出一個蒙古打扮的青年,對著皇帝行了一個撫胸之禮說道:"臣也先拜見陛下!"
"也先!你不是一直求朕希望朕能給你個機會,讓你帶兵打仗,現在朕就給你一個機會,要么你跟方瑛一樣去西南當兵,要么加入羽林軍當一個小兵。"
"臣也去西南,剛才這個小兄弟說的話臣都聽到了,眼下只有西南最有可能發生戰事,臣想建功立業,就去西南了。"
"好!那你們二位可要多親近一番,這段時間你們就跟在朕的身邊給當個護衛吧!"
"是!"
朱瞻基看著眼前這兩個年輕人,這兩個人都是將來能在歷史舞臺上攪動風云的人物。也不知道這兩人組合到一起能夠摩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也先來京城已經好多年,一直都沒想好怎么用他,這個年輕人這么多年在京城早已習慣了京城的繁華,雖然說心中還會有返回草原的野心,但是這樣的聰明人是知道他這一生都不一定有機會返回草原。
除非草原發生大得變故,比如瓦剌又開始與大明敵對,朝廷需要也先回去分裂瓦剌的時候。與其在京城整日游手好閑,醉生夢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