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里建立起自己的圈子,只有獲得軍隊的絕對支持,在將來的執(zhí)政之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朱瞻基如今已經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對于皇帝這個職業(yè)來說,他的年齡已經屬于高齡,整個華夏幾千年來,能夠活過五十的皇帝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他朱瞻基還想著帶著老婆周游大明的大好山河呢,再過兩年,宣德二十二年的時候,自己就將這皇位禪讓給太子,再看著他坐穩(wěn)這個位置,自己就帶著皇后與孫貴妃一起周游天下。
從度過了十年前的生死關之后,朱瞻基的這種想法就一天比一天強烈,自己已經為大明操勞了二十多年,也該考慮著歇歇了。
至于說什么放不下權力,男人追逐權力的目的是什么,每個人理解有所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愿意一生做權力的奴隸,只是有些人不敢放棄權力,一旦放棄權力,恐怕連活著的機會都沒有了。
————————————————
經過一個多月的測試,蒸汽機車正式成為了鐵路的運輸主力,并且定下了運營速度,每個時辰保持勻速行駛六十里。大明原本鐵路各個站點所豢養(yǎng)的挽馬全部轉移到鐵路修筑工地,目前的鐵路已經修建到了居庸關,在如此險要之地修建鐵路,最難的不是如何修筑路基,而是巨大的坡度,蒸汽機頭能否帶著火車爬上這么陡峭的坡度。
這第一代的蒸汽機車按照后世的計量方法,估計也就幾十馬力,想要帶著沉重的火車爬上高坡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件事在鐵路部門與皇家科學院經過多番的討論之后,還是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鐵路部門要求皇家研究院研發(fā)更大馬力的車頭,這對于皇家研究院來說簡直就是刁難人。
若是能夠造出更大馬力的車頭,誰不愿意造,問題是技術水平根本就達不到,皇家研究院的建議是少帶幾節(jié)車廂,就算是只帶兩節(jié)車廂也比馬車的效率高多了運到平路上之后,再重新多掛載車廂不就行了。
鐵路部門當然不愿意,這么做一定會增加鐵路的運輸成本,這種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就是皇帝都沒有任何辦法,因為雙方之間都有充分的理由。
不過這個難題能夠難住鐵路部與皇家研究院卻難不住大明皇帝朱瞻基陛下,他可是知道華夏第一條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可就是這條從京城通往宣府的鐵路,只不過那個時候宣府已經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原本并不起眼的一個屯堡。
當兩個部門的官司打到皇帝這里,皇帝思索片刻便說出了那個經典的人字形鐵路方案,這樣的一個替代方案只是在有坡度的一段鐵路邊上修一條支線,在火車上坡之前支線就會安排一個車頭在后面對火車進行助推,當火車到了平地之后,車頭脫鉤之后,原路返回支線。
朱瞻基的方案出來之后,兩個部門幾乎沒有論證就定下了這個方案,朱瞻基問他們?yōu)楹尾徽撟C一下可行性,兩個部門的人都表示這鐵路都是皇帝弄出來的,皇帝陛下給出的方案一定是最優(yōu)方案。
想想也是,還有什么是皇帝陛下不懂的嗎?皇帝陛下這些年來已經給了他們太多的震撼,尤其是在黎叔林的眼里,皇帝陛下那簡直就是無所不能,任何自己覺得根本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皇帝那里三言兩語就解決了。
黎叔林要不是知道皇帝陛下是土生土長的大明人,甚至都懷疑皇帝陛下一定是親眼看見過這些東西,不然怎么可能知道的這么詳細,甚至言之鑿鑿地確信能夠制造的出來。
這些臣子對皇帝的盲目信任讓朱瞻基很無奈,他更希望的是科研人員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而不是一有困難便來找他這個皇帝求助,眼下的大明在科技領域已經一騎絕塵,與整個世界已經拉開了差距,現在最需要的不是繼續(xù)向上攀登更高的科技樹,而是需要夯實基礎教育,下一代的培養(yǎng)才是大明接下來最